两日后,鸿胪寺那边还没有商谈出结果,秦狄在御花园陪着孩子们玩耍之时,公孙歆玥急匆匆的从远处而来,直奔秦狄。
“臣妾给陛下请安,陛下万福,见过帝后姐姐,姐姐吉祥。”
公孙歆玥欠身见礼问安。
“爱妃免礼,来,坐在朕身旁。”
秦狄见公孙歆玥前来,面露笑意的轻轻招手,身旁的苏雨晴闪露笑意点头,算是对她的回应。
“陛下,塞北有消息抵京。”
公孙歆玥缓步来到秦狄身旁,为了不打扰旁人娱乐的雅兴,所以声音压得很低。
“塞北?”秦狄微微一怔,紧接着询问道:“张琛传回的消息?”
“是天罗国那边的一些消息,陛下请过目!”公孙歆玥并未说的太直接,将手中的信笺送到他面前。
皇帝见状便不再多问,接过她手中信笺浏览起来。
只见信笺上详细写着天罗国内部的情况,天罗国部分大臣主张与大汉交好和亲,认为这是保全国家的良策。而另一部分大臣则不甘心就此臣服,力主联合塞北小国对抗大汉。
这些事情并不是重点,而且对秦狄来说,此种情形本就在意料之中。前世也好,今生也罢。无论什么时候,每个朝代都会有两派,很难会有意见完全统一的时候,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利益之时。
秦狄看完后,冷笑一声,“哼,一群鼠目寸光之辈,让他们折腾吧。若是有朝一日惹恼了朕,朕便派人灭他天罗。”
苏雨晴虽未看信中内容,却也明白了其中大概缘由,关切问道:“陛下,这天罗国究竟如何打算?他们派使臣前来京都,却为何又这般犹豫?”
秦狄道:“这没什么好奇怪的,历朝历代的臣子总会有不同的意见。他们的摇摆不定,对我朝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俯首称臣,朕可保天罗安稳,若有什么异心,朕倒是不介意让天罗成为我朝的固有疆土!”
“陛下,臣妾这里还有一封书信。”
公孙歆玥再次开口的同时,将一封尚未来得及拆封的书信送到他面前。
秦狄看到信封上一片空白并未署名,嘴里询问道:“何人的信?”
“臣妾并未拆封,不知其中内容,请陛下龙目御览!”
公孙歆玥并没有明确的回答,她自是知道这是秦浩的书信,只是他的身份不知该如何提及。
秦狄接过书信,心中有些疑惑,却也没多想,直接拆开。
信上的字迹一眼就认了出来,怪不得歆玥没说,原来是秦浩所写。
开篇内容尽是些对秦狄的挖苦嘲讽,这倒也符合秦浩的风格。通篇除了挖苦之言便是催债之语,唯有最后重点强调了两件事。
其一,他已抵达天罗站稳脚跟,已经打通连接塞北诸国的商路,催促尽快将精盐运送过去。
其二,西方有异动,疑似要大规模出兵。
秦浩所说的第一点确实不难理解。早在秦狄平定突厥之后,秦浩就离开了北宁。他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,是因为秦狄曾经许下承诺,要在天罗与突厥接壤的地方,协助他开辟一个全新的榷场。
要知道,塞北诸国所蕴含的巨大利益是无法估量的。经过深思熟虑,秦浩最终还是下定决心,放弃了北宁这个地方,毅然决然地前往塞北。毕竟那里利益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,让人难以抗拒。
当然,除了利益的驱使之外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突厥的疆土已经全部归入大汉的版图。如果突厥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,那么北宁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,它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南下便是大汉的疆土,北上则可以通往契丹和突厥,而秦浩所创建的榷场,更是成为了塞北诸国与大汉商贾之间的重要枢纽。
信中提到的第二点却让秦狄感到有些费解。
“西方异动,疑似要出兵”,这短短几个字虽然简洁明了,但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却异常巨大。让秦狄感到困惑的是,关于西方的事情,秦浩究竟是如何得知的呢?
“父皇,父皇,诗儿捉到了一只好漂亮的蝴蝶!”
就在秦狄暗自思索之时,长公主欢快的跑了过来,细小的手指轻轻捏着一只花蝴蝶,嘴里欢快的轻呼着。
“诗儿,不要打扰父皇,到母妃这里来!”
穆静雪早已从秦狄脸上表情看出他似是在沉思,看到女儿跑来,急忙招手示意她到自己这边来。
“呵呵,无妨!朕难得陪他们玩耍一日,莫要扫了孩子们的雅兴!”回过神的秦狄脸上浮现出笑意,示意泽诗到面前,笑道:“诗儿真是厉害,快和父皇说说,这么漂亮的蝴蝶是如何捉到的!”
这边和泽诗闲聊了几句,待她兴高采烈的离开后,秦狄看向公孙歆玥,言道:“你手中可有西方的消息吗?”
“情报网尚未发展到西方,臣妾对西方之事也从未关注,故而并不知情。”言罢,她犹豫片刻,补充道:“陛下,可要即刻安排人去西方探查消息吗?”
“不必了,此事朕自有计较!”
说完,秦狄的目光看向不远处嬉闹的皇子公主们,脸上再次浮现笑意,心中不知作何考量。
......
夕阳西下,秦狄返回到延禧殿。
在此等候的陈松见皇帝身影出现在通往延禧殿的长廊内,急忙快步相迎。
“臣见过陛下。”
秦狄摆摆手示意他免礼,边走边发出询问:“爱卿何时到的?”
“回陛下,臣也是刚到,陛下此时唤臣入宫,可是有什么旨意下达吗?”
陈松本来都要用膳了,刚刚落座筷子都没来得及拿起来,宫内就有太监前去传口谕:皇帝召见。
得知皇帝召见,这不饭都没来得及吃,急匆匆的就来了。
“爱卿总揽兵部,近日西边可有什么消息传回吗?”
皇帝的询问令陈松有些摸不到头脑,脑袋里快速思索着近几日传回京都的消息,似乎都是交州和益州那边的事情,除此之外便是一些契丹战况的简报,至于西边的消息,范畴就有些大了,而且是真没有!
“陛下询问的可是吐蕃的消息?”陈松小心翼翼地开口,似乎有些不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。
他观察着皇帝的表情,见皇帝微微颔首,便知道自己猜对了,于是继续说道:“臣昨日方询问过兵部,近日来并无吐蕃那边的军情,想必一切安好。”
说话间,两人已经走进了宫殿。皇帝在龙椅上落座后,舒颜赶忙上前为二人奉上香茗。
秦狄不紧不慢地端起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,感受着茶水的香气和温度,然后才缓缓开口道:“前往吐蕃挂帅的将军朕记得是邬振与周亮,他们的表现如何?”
陈松连忙回答道:“陛下圣明,正是此二人!”他先是对皇帝的记忆力表示钦佩,然后详细地补充道:“根据以往的军情战报来看,这两位将军统兵有方,战功赫赫。吐蕃国君派来的使臣,也曾当着臣的面毫不吝啬地夸赞过我朝将帅勇猛无敌。他们是陛下亲手调教出来的将军,自然不会丢了皇家的颜面。”
面对陈松的话,秦狄蹙眉,缓言道:“他们多久未曾与兵部联络了?”
“回陛下,吐蕃距离京都较远,即便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驿卒尚需半个月才能抵达…”
“朕问的是多久没有消息抵京了!”
不等陈松说完,秦狄面露不悦的打断了他。
陈松觉察到皇帝不悦,急忙拱手道:“上一次吐蕃传来消息是两个月前,若无紧要军情,在外将帅一般不会传信兵部。”
说完这些,他语气稍有停顿,轻声询问道:“陛下,可是吐蕃那边传来了什么消息?”
“吐蕃并无消息传来,不过朕倒是收到了秦浩送来的一封信。”
秦狄并未隐瞒于他,说完顺手将秦浩送来的那封信掏了出来,递给陈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