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> 第524章 我们是来送温暖的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徐盛眼神坚定,大声回道:“孙策!汝这背弃江东父老的叛徒,这长江天险后,便是我江东父老,尔想灭我了江东,盛必击而破之!”

“文向,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?”

话音未落,不等孙策开口解释,徐盛便挥舞着长刀,径直朝着孙策冲去。

孙策无奈,只得与徐盛交战。

两人你来我往,一时间难分胜负。

此时,秦军大部队已然追杀而来。

徐盛见势不妙,虚晃一刀,而后拍马便走。

孙策欲追,但转念一想,徐盛与他也算是旧相识,且徐盛有勇有谋,贸然去追恐会中伏兵,还是决定先跟周瑜汇合,于是孙策带领部下与周瑜会合后,告知他关于徐盛的事情。

周瑜分析道:“看来江东这些才俊被奸人所蒙蔽,对我秦国存有什么误解,此事需得从长计议。当下之急,先巩固战果,休整军队,而后攻下柴桑,等待陛下十五万大军前来汇合。”

“传令……”

于是,周瑜下令安营扎寨,并派出探子,监视东吴士族联盟军的动向。同时,派人联络后方,通知后勤部队尽快将粮草物资运过长江。

战后,孙策和周瑜受到了众将士的赞扬。

他们的勇敢渡江行动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,也让士兵对他二人的领导能力更加钦佩。

数日后,探子回报。

司马懿率领残部与江东於越势力于柴桑汇合,而孙策与周瑜决定主动出击,攻下柴桑。

大军整装待发。

当长江之水流至庐山山麓,相汇鄱阳湖,即已达古之柴桑。此地尽集烟锁江南之美,回廊亭榭,山色空蒙,烟水淼淼,想英雄身影乍隐乍现于雾锁烟笼,披甲横剑,临水伫立,衣带当风,阅师点将,以时来风送之姿,立不世功业……

“不好!秦军来啦!快逃命啊!”

“什么?秦军真的来了?”

“快跑!”

……

此刻,正在田野间忙碌的百姓见秦军部队而来,纷纷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。

原本平静的村庄瞬间变得鸡飞狗跳。

孙策和周瑜对视一眼,眼中闪过一丝愤怒。

“公瑾,看来不仅江东才俊对我秦国有误解,就连江东的百姓也对我秦军存有误解,纷纷视我秦军为豺狼虎豹。”孙策愤恨道。

周瑜沉默片刻,沉声道:“吾等兴兵至此,乃是为华夏民族的统一,而这些士族竟如此诋毁我秦国与我秦国将士,其居心何在?!”

“这些破坏民族统一的士族,皆该杀!”

孙策也连声附和道。

周瑜当即下达命令:“传令下去,行军途中不得骚扰沿途百姓!违令者,斩!”

“通知太平道行军政委,让其安抚百姓!”

……

而太平道政委得到命令后,迅速行动起来,他们分成数十个小组,进入附近的村庄,安抚当地百姓,表明来意。

“大家不要害怕,我们秦国的军队是百姓的军队,不会伤害你们的。”

“对,我们此来是为了帮助大家的,我们要让江东的父老乡亲免受士族豪绅的压迫。”

“我们是来打土豪分田地的!”

“老乡,快开门,我们是来送温暖的!”

……

百姓们听到这些话,渐渐安静下来,但仍有一些人怀疑秦军的诚意。

这时,一位老者站出来说道:“敢问将军,你们真的会分田地?”

孙策走上前,朗声道:“当然,吾等自黄巾起义便开始打世家分田地,如今成立秦国乃是让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,共享太平之福。”

“什么?你们就是当年的黄巾军?”

老者激动得点头道:“若真是如此,老朽代表我鱼塘村百姓,愿助将军一臂之力。”

“老乡,我们真是陛下,不,也就是当年的大贤良师所领导的黄巾军!”

闻听此言,老者立刻大喊道:“乡亲们,这是当年大贤良师的军队,黄巾军回来了!”

渐渐地,一些百姓走出家门,好奇地观察着这支军纪严明的军队。

秦末的名声或许在扬州不好使,可死了六七年的张角在八州所经营的名声可是很好用的。

“真是当年的黄巾军吗?”

“当年的黄巾军还为我家分过两亩地,可惜后来又被他们给抢了回去……”

“快把家门打开,黄巾军,不对,是秦国的将士,他们不会为难咱们的!”

越来越多的百姓走出家门,表示愿意支持秦军,孙策和周瑜见状,心中大喜。

他们意识到,陛下当年的计策真是高瞻远瞩,百姓们得到土地又失去,便会在心里一直挂念着当年黄巾军的好,期待着他们再次到来。

周瑜见状,心中一动,朗声道:“乡亲们,而今中原士族与江东士族据江东与我秦国为敌,就是与整个江东的父老乡亲为敌,还请各位乡亲互相奔走相告,我们秦军此行只为统一南北,还天下太平!只要秦国攻下扬州,各位乡亲父老都是我秦国子民,而我秦国的皇帝陛下敬民如父,必会让大家免受剥削和压迫,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吃饱穿暖……”

百姓们听到这里,早已是眼泛泪光,连连点头。

孙策趁机道:“我们秦军此次虽然是来帮助各位乡亲父老的,但士族联军定不会善罢甘休,今南方皆已收麦,必坚壁清野以待我军,而我军刚过长江,粮草物质匮乏,打不了持久战啊!”

他的声音清澈响亮,传遍了整个村庄。

百姓们的态度纷纷转变,他们可不希望秦军又跑了,甚至有人主动为秦军提供食物和水源。

孙策和周瑜见状,心中大喜。他们知道,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,意味着离胜利又近了一步。

于是,孙策和周瑜率领先锋军队继续向着柴桑逼近。

而司马懿得知周瑜、孙策领四万余人就敢前来攻打柴桑,也是设计准备将其全部消灭在此。

双方都在积极筹备,一场大战一触即发。

因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,便有当地百姓告知周瑜他们联盟军所屯粮积草之地。

在战前的战术会议上,孙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。他打算亲自率领一队精兵,绕过敌军的正面防线,偷袭他们的后方粮草大营。

周瑜表示赞同,但同时提醒孙策要小心行事。

毕竟敌军之中也有并非等闲之辈,尤其是司马懿,在渡江战役中让秦军将士损失近乎一万,足以看出此人智谋过人,定会有所防备。

次日清晨。

孙策带领着他的精英小队悄悄出发,他们在这名告密且带路的百姓向导下,沿着山路前行,尽量避免被敌军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