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烛星系的资料来自光烛人,那里原本存在一个发展相当不错的文明。
因为该星系有两颗恒星,光烛a和光烛β,所以整个世界相当炎热,内部的6颗行星热得像地狱。
这样的世界,本不可能诞生文明,但生命自有其道。
光烛的生命诞生自星系外围的陨石云中,这些陨石云犹如一个蛋壳将整个世界包围,厚度达到上万公里,光烛人将其称之为“地盾”。
光烛地盾的内部直面恒星炎热异常,地盾外部直面宇宙虚空接近绝对零度。所以地盾的中层,存在一条温度刚刚合适的宜居带。
光烛人原本就生活在这样的夹心世界中,他们靠着光化学反应分解陨石层中的化合物生活。因为变幻不定的重力,他们的形态像一个银灰色的圆球。
三百多年前,弃族入侵,光烛人几乎被屠杀一空,只有少量正好在其他世界的商人幸存。这些商人对弃族抱着刻骨仇恨。这次战争,他们举族加入次元舰队,哪怕全部战死也在所不惜。其中有几人,正好在飞将号上服役。顺便说一下,光烛人处理元器件表面镀层的能力冠绝诸天,所以他们属于技术兵。
得知联合舰队计划攻打光烛星系,他们兴奋到在船舱中弹来弹去。他们对故土的思念和华族一样真挚,可惜他们的人数太少,也没有像样的强者,回家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幻。
光烛世界被厚重的陨石地盾包围,只有南极处一个不大的星门可供舰队出入。显而易见的,亚沙的舰队已经对那里进行重点封锁。
更为不利的是,由于地盾阻挡,侦察探针无法深入光烛世界内部。对于亚沙雄主的布防情况,联合舰队一无所知,在这种情况下一头扎进去就是送死。
陆远已经命令王牌内应程启同学搜集亚沙舰队的情报,但因为事发突然,程启那边尚无回应,联合舰队不可能一直停在原地等下去。就算程启同学真的拿到亚沙舰队的布防,李桃也不可能完全相信。这是生死大事,必须有交叉验证,不可能仅凭一面之词。
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光烛人提供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:
在地盾中,存在一条可供航行的密道。
光烛地盾由无数陨石构成,这些陨石不断碰撞变动,理论上并不存在通航的可能性,就像船只无法在礁石丛中航行,而且这些礁石还在不断变动。虽然万门舰的火力也可以打穿这层地盾,但那么做的话等于向弃族舰队宣告己方的主攻路线。对方的火力输出远超己方,正面硬碰肯定不行。
光烛人毕竟是地盾土着,他们在那里生活了数十万年,在随机碰撞变动的陨石中,存在一条规律性变化的适航通道。
“在完全无序的整体中,一定会诞生有序的部分,有序本就是无序的一种。”那位光烛人这样解释秘密航道存在的必然性,可能是因为命途多舛,这个种族的人说话都挺深刻。
这条秘密航道非常危险,连光烛人自己都不怎么使用,他们当年也是从南极星门出发飞向遥远的星空。通过亚沙外围舰队的巡逻路线分析,李桃判断弃族尚未发现这条航道的存在。
他们是侵略者,很难饱含深情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观察入微。虽然光烛没有土地只有地盾,但都是一个意思。
2月21日7时,联合舰队通过短距垂抛,突然出现在距离光烛地盾4光年的位置。
这一情报立刻被亚沙舰队的外围侦察网捕捉,两支巡逻舰队向联合舰队开炮迎击,同时改变航向靠近南极星门位置。弃族在那里布置了相当数量的要塞炮,而且光烛内部的主力舰队正在启程赶来的途中。
由于被联合舰队吸引,他们没有注意到数枚高速隐身探针飞向地盾赤道一个不起眼的位置。
21日14时,亚沙第一舰队通过南极星门在地盾高纬星域集结,在汇合了两支巡逻舰队后,第一舰队有主力利维坦四百艘,毒刺级高速突击舰上千艘,密密麻麻的舰队遮蔽星空,更别说星门附近还有无数的要塞火力,强大的要塞炮调整角度直指联合舰队的方向。
庞大的数量令联合舰队的异族头皮发麻,当然除了华族。来自神州的血税军早就习惯以寡敌众,这样的数量差距又不是没干过。
李桃指挥舰队,在距离亚沙第一舰队约10光周的位置不断开炮挑衅,对方同样予以坚决还击。
这个交战距离并不算很遥远,毁伤火力在折跃通道中只需飞行3个小时即可击中目标。但由于地盾引力的影响,折跃通道非常不稳定,因此双方火力大部分落空。看似点亮星辰的热闹,结果只有寂寞。
这不是巧合,李棠本来就是压着折跃的临界距离反复横跳。双方都很难受的战局,恰恰是她最擅长的舞台。
亚沙舰队的数量远超李棠舰队,此时最正确的做法是一分为二,从两个方向挤压李棠舰队的机动空间,最后包围将其剿灭。
但显然亚沙雄主有着自己的考虑,弃族舰队牢牢把守星门空域,无论李棠舰队怎么挑衅,弃族舰队就是不追出来。
亚沙雄主可能认为,李棠舰队在玩引蛇出洞的把戏,或许外面还埋伏着别的敌人。因此他不动如山,坚决防御,反正只要镇守光烛要塞,李棠就拿他没办法。
另一位雄主尤格索命钟已经收到通讯,他的舰队将在两周后抵达,那时才是真正的“前后夹击”。因此亚沙雄主乐意陪李棠舰队玩袭扰战,反正他拖得起。
亚沙雄主为自己的智谋感到得意,他压根就没料到李桃打得火花四射,仅仅是为了掩护几枚高速隐身探针潜入。
经过18小时的航行,隐身探针在弃族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潜入光烛要塞内部,点对点长璃信号将情报实时发送到飞将号舰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