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落在于时机,东传在于时势,南离在于时运。
若时机不至,时势不清,时运不济呢?哈哈。
西行是怎样的?想想。
......
西行...有些难度。
世有山川河流,这些事物都是有起因了,而西行类似于绘制地图。
如山川河流是果,绘制新的起因,形成相同的结果。
好理解吗?在说白一些。
如我等造了一座山,这山是果,而我等是因。这起因需要改变,这山可以是天造的,同样都是山,一个是我造的,一个是天造的,原因不同。而这相同结果便是地图的一部分,天不需要真的造山,这只是改变原因,呈现出相同的结果,这就是地图了。
换句话:一个是原因,一个是起因。
我等塑造的是原因,改变而成的是起因,夸张的说:改天换地。当然了,没那么夸张,这只是制作一副地图而已。
相同的结果,不同的因,这是可以形成对照的,如同真实的地图和制作出的地图,表面上一模一样,但实际上一个是真,一个是相。
表面一样,而内在不同,对照出口,这是瞅瞅一模一样的地图上有么有类似于出口的漏洞,就算没有漏洞也会生出波澜,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滴落了一滴水,在不存在漏洞的前提下呈现出的是一圈波纹,至于为什么不是石头...
咳咳。
起因是瞎编的好吧,能指望它有多大威力,而且是凡尘的不是,能泛起波纹让其对照就很不错了。
假设有漏洞,那一滴水泛起的波纹则会有平静的地方,而之所以是平静则是因为你的目的是绘制地图,而不是改变什么,地图是用来观测的,让你知道哪个地方有问题,要说有多大用不见得。
当然了,目的是跑路就是了,地图是不可能带你跑路的,顶多就是观察漏洞。
怎么说呢?凡尘的漏洞不少。
在败家子,就算是一头头的呆猪,那也是会流血的,世界的壁垒薄了,这样的薄,是里面薄,如从里面外出会变成更为容易,因里面很薄,就算是一个个单纯挨打的败家子,里面的隔膜薄了,也容易逃。
若凡尘仅剩一点灵光,那隔膜估计也会被打的千疮百孔,就算不是好了,那也薄的狠,因为薄,所以一滴普通的水就能泛起波纹,更甚至全是漏洞。
以最坏的结果而论:薄弱。
这层隔膜很薄,也狠弱。至于说加厚?不可能厚。它只可能是层数多,而不是厚,这是生灵与它们的区别,生灵会加厚,虽说是固步自封,但图个安稳,或者说没到出世的时候固步自封怎么拉,这样的厚是双面的,里外一样厚,而这厚度是可以从内而外的融化的。
嗯。融化。
如流血是削,另一种则是融化,类似于合道的效果,一点点的融化,直至同样很薄,或者说不是薄,而是浅,通过浅水外出,那类似于波纹凝聚而出的投影,那是以影响的方式塑形,潜力十足的转世。
嗯。潜力。
薄是穿过去的,浅是潜过去的,穿过去犹如穿上了一层衣服,而这件衣服的效果则是让你不会重新开始,你原本是怎样的,穿过去就是怎样的,薄膜就是其本身的保障,但是穿了衣服,是不是带了很多东西外出?是的。
假如一座世界,不停地有谁带着原本所有穿越,这座世界只会越来越弱,因它们带了太多了家产,如同卷款携逃一般。
这能忍?不能忍。
所以呗,世界是以厚为主,而不是以薄践行,要是以薄为先的话,那就是独强,独强自是唯一,众生没必要存在,就算独强的家伙可以创世,以我们为例,本身就是一个渣,而世界穿了件衣服,渣渣还是渣渣,这还是独强可创世,可转世的情况下。
那么有那么天生很强大的家伙呢?啧啧。你不可能什么都要。天生强大,所世是在世,这是二,不是一。天生强大的家伙,它还是渣渣吗?不是。所以它们的创世靠的是本事,若能靠一己之力开天创世,独强没问题。甚至世界都会支持你独立。
可你用自己的本事创世了,是不是在创造的途中越来越弱?是。而创造完成之后也变成弱鸡了,穿上衣服又能怎样?能打的过谁?要是不肯衰弱,那就是吸血咯?还是本事不足。天生强大的家伙创世必然会迎来衰弱。而衰弱到什么样的地步这不好说,奄奄一息甚至丧命都说不定。
至于说吸取众生的养分,创造自己的世界,你觉的这可能吗?
若天生强大的家伙有本事创世,而不用吸取,那世界是可以保其一命的,不过轮到了让世界保命的地步,还算独强吗?不算了。你要独立出世界,世界凭什么保你?额额额...世界让你出生的,但你创世不是带着世界的物质了吗?
这样的物质是怎样来的?真以为天上掉馅饼呀。
除了与生俱来,本是一无所有的,而且这与生俱来的还是天赋的说,独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,它并不是主流。
但怎么说?天生地养,可以给一次独立的机会,毕竟想要独立不是,没问题。
世界可以慢慢养你,什么时候你觉的时机到了,可以独立出去,不过是生还是死不好说咯,若世界出面保你,那就不是独立了,而是自立。
天生是存在亏欠的,比如说谁不想出生,所以生者会养,地养之后世界可不欠了你的,当然了,这不是当吸血虫,而是单纯的养,一直养,不一定能养大。
如世界有灵气,这样的灵气会一直滋养你,而这些灵气可以吸吗?不能吸。吸了可不算自己了,养大和长大是两回事。
若世界底蕴不足,根本养不大,所谓的独立简直是妄想,若是长大,那不是世界欠你的,而是你欠世界的,所谓的独立成了自立,而且真的谁都能自立门户吗?呵呵哒。一分为二是弱。自立的家伙多了,全是蝼蚁。
如长大的家伙自立于世而言是分家,这家分多了,整体变弱了。若长则自私,生如蝼蚁。也就是说明明没有独立的资格,还偏要独立,这是私立。一分而二,虽弱但变多了,相当于双倍效率,前途不小。但若是私立,则是衰弱。
一分为二本就是对半分,分则弱。而其中之一却存在门户之见,还存在双倍效率吗?没有了。因它的想法是独立的。既然没有成长的效率的,则以弱为准:日逐衰。而这样的衰是成长更难了,它体现在慢,体现在久,它本来是要快的。
分则弱,同样的效率有必要分吗?没有。所以分虽弱,但多则快。可私立却是两者的隔阂,效率没有了,十分的速度,两者对半分了,之后自然是以分则弱为标准,日渐衰。当成长的缓慢又长久,这蝼蚁没区别的。
若人家一年可以顶你十年的努力,你还有努力的必要吗?差距太大了。
当然了,有些分是对半分,不存在衰,不过那是恒。
若能永恒,分不在是弱,而是疲,它顶多累一点,犹如身体上多了一点点的负担,恒是可以承担弱的影响的,不过却会疲倦,这是弊端更小了,可以化解掉了。
独立这回事...啧啧。
养大的家伙可以独立,但怎么说?一般的世界都养不大。天生地养的世界真不少,但能保证世界一直都是那么健健康康吗?未必。所以呗,若世不是那么太平,该长大了。这不是养不起了,而是养不大了,当养不大了,自然要有谁该长大了,免的养不起,而当养不起时,自然不在有天生的家伙。
养不大和养不起时两回事。
养不大,但能养。
养不起,意味着养气少了,本来每一次家伙都有一份奶喝,但它的量变少了,一旦量少了,则步入到养不起的地步了,自此在无天生。作为生命,它们未必想要诞生,这是未必。而地养则是把这样的未知转变成已知。
如生灵所生,不一定愿意,对于不愿的家伙来说,诞生是有负的。但如果包养它的话,还有负于生命吗?不负了。
当不负生命,若愿自可诞生。
这是愿生。
如有些家伙不愿在生,但有些家伙却是愿意的,而养分则是把生命转向愿意的一边。
这是天生所愿。
这时不存在养不大这么一说,因它们会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养分,一直存在的份额,无非是养久一些而已,迟早能养大。
当养不起时,意味着养大的过程中存在阻扰,譬如循环往复的总量变少了,而这时部分家伙则可以长大,吸取更多的养分,要知道今后的总量变少了,可不是现在变少了,既然今后会变少,那这少可以是世生造成的,而不是其它,比如把这终究变少的原因归咎于己。
这样的家伙长大的,属于自己的养分吸干净了,因己而少,而其他家伙摄取的养分不变,当一个家伙吸收从今往后的量,这样的家伙无疑很强,强的离谱,而这样的家伙是不是可以遮挡小不点们?嗯。它们还是可以养大的,只不过其中一个家伙养大了。
本来在未来才会少了,如今少了,届时则是此消彼长,未来因和为少?不重要。重要是把自己的养分吸干净之后进入了此消彼长的状态中。
未来至今,我消了肯定谁长了,又或者说多了谁在吸我,逮住即可,你吸我对吧,逮住了,嘿嘿。我吸你。反正你吸不过我,我吸的太多,长的太大,吸力很强。
不一样的循环:相吸。
当然了,这样的家伙要是肯赔,届时那又多一道养分,这个循环往复的养分可以供养新生,也可以让养分的量变的更多些。
这是它们赔本了,不过想要它们赔本你得知道这玩意究竟是什么,未来的能量因它而少,但它是什么?不知。在不知道它是谁的情况下,它可不会赔本的,你能逮住它,不一定奈何的了它。
其一:此消彼长,循环往复,这是利用。
其二:吞噬。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是什么,但却可以把它给吸干净。
其三:给它在生之机,让它赔本,这来自利用。此消彼长你可以只吸自己应得的,自己消了多少就吸多少,这是一点点的把它给消化掉。这和利用是不同的,利用是可以吸多,而消化不能吸多。
说白了,三者都是吸。
吸多了,容易造成吞噬的效果。吸少了则是利用。而吸自己应得的则是消化它。
其四:造化。
它是谁?未知。但却可塑。可以塑生,亦可以造物,这需要有造化的本事才行,这是把它们当作才,可造之才。
咳。这些说是这么说。
养不大,今后的能量会少,长大了,养的起剩下的,同气连枝的情况下不存在有缺,比如说谁的养分没有了,要少大家一起少,最好的情况下发现少了,一个家伙立马长大。不然总量变少多了,一个家伙能吸收的循环是少数,比如说此消彼长吸不过人家。
这时怎么办呢?从同胞身上吸?不。而是借力。这样总量是不会变少,顶多是借力的家伙变小了而已。本来养的挺大的了,借力变小了许多。而借力吸回来了,可以还,也可以不还,还不还的看它们要不要,因借力吸取转化为了实质,可以还,但还了如同拔苗助长,看似长大了,但吸收养分更难了。
如一份养分的功效是十,还了造成了实质的阻碍,一份养分的功效则成九,其还的实质犹如杂质一般,还的养分对于小家伙来说是杂质,但对于大家伙来说不是了。
那话怎么说来着?
利用。
通过它们的循环来把借的力进行固化,成为长大家伙的根基,这是筑基。可以还,也可以不还。而还了也可以利用,毕竟借过,自然可以塑造。
以同胞的灵气筑基和以自己塑造的根基是两回事,如同一个是筑基,一个是根基的差别。
于娃娃而言,可要可不要,要了会让自己今后的成长更为缓慢,但却有实质性的收益,毕竟借出了力成了实质,要回来类似于有了根基一般,但往后的吸收效率会缓慢不少,需要漫长岁月的冲刷才能恢复,而恢复之后所产生的是灵根。
一个是筑基和根基。
一个是根基和灵根。
两个根基是不同的,大家伙的根基近乎于本源,而小家伙的根基...地基。
在有一个长辈的情况下,不介意多要,也就是说可以让一个小娃娃要一份地基才塑造往后的灵根,至于娃娃还是算了,毕竟要冲刷多久都不知道,纯属厚积薄发,同样的要了一份地基对于大家伙而言也是好事,比如说它们可以塑造自己的根基,虽说大部分是筑基,但可以慢慢炼不是。
比如坏的结果就是需要借力,多是因为疏忽,因需要借力才可无虞,这也是养不起一说,之后则是养不活。
养不起是可以恢复的,娃娃变小的,但还可以养大,养大了是不是恢复了?嗯。天生又可以有了,因复原了。而养不活,么有天生了,一般出现养不活的状态都是娃娃出现夭折了,这样的夭折不是死,而是前路断了,其中的原因不少。
如止步于此,不知道怎么再续前程了,也可以说是夭折了,如一个长大的家伙,没有养分可以吸收了,就不知道怎么长大了。一天天的原地转圈圈发呆,天生的娃娃不容易夭折,但也很容易夭折,怎么说呢?一举一动都是进步,就算是发呆同样也是,它产生了呆不是。
有些循环是外循环,而有些循环是内循环,内循环犹如自己是画圈,一个圈一个圈的画,不停地画,而自身是止步不前的,因一直在画圈,当圈圈画的足够了,在顺着圈圈转,这是消化掉自己所化的圈圈,消化干净了圈圈没有了,得重新画,而这样的消化基本是处于画不到的地步才会消化掉,毕竟自己画的圈圈没有谁吸,有多少就是多少,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的恒定。
画的越长,则越远,同样的可能也越难画,这一根线条一样的专注。
这是内循环。
外循环那就是地养了,而外循环的来源比如说谁一直在画圈圈,例如世界,其存在即是在画圈圈,而画出来的养分注入到了娃娃的身体里,或者说能量是外来的,存在的家伙可不止世界,如世生的画圈圈也是存在的一种象征不是?只不过世生画的圈圈是自主的,而不是无主的,不过世生也可以象世界一样画圈圈养娃娃不是。
比如说长大的家伙,一举一动,一静一止,都是供养,但不推荐养娃娃,一般是反哺世界,所以相比世界,世生的养分过于专注,念头太少,这样的氧气可是会给小娃娃带来偏激的。
优先养自己,次之则是世,在次才是生,要知道自己和自己才是最为合适的,若世生成为了某种存在,则可以养世,不过那是无生之始祖,这不是娃娃考虑的事,大了后才能作主,而大了也未必能成祖,大了的作主顶多就是只是无主而已,算算的话:小祖宗。
无主之生,无生之始,娃娃就安静喝奶好了。
养不活在于夭折,说简单简单,说难也难,在有内循环的基础上夭折难吗?难。但内循环多了举步维艰,一直吐泡泡,当把这些泡泡给吸收了,下一次吐泡泡会更难些,当越来越难则是困难,受困于此可以说夭折了,但困也是一种进。
既然遭了困境换一种前进方式呗,比如束生,当举步维艰时,束生是另一个开始,同时也可以内循环的构建,吐泡泡是向外,束生是向内,退亦是进,退无可退时,即为造化。
其生新生,其生造化。
养多大算养大呢?
当一生化为造化,重新开始,养大曾经那么大,便是养大了。
这样的家伙不完全是新生,但由于很小很小,宛如新生,萌新的说,记忆上一片空白,因曾经是有字迹的,若不如新,自是依旧,随着养大而逐渐恢复,若是新...那是天生。它们的循环是自己建立的,得天独厚。
依旧是本,天生如我。
换句话说:我们塑造的世生,不如世生自力更生的,那它却是新生,舍得吗?
如我等,明知是假,依旧不舍。
世生这个机会的,因本纯洁无暇。这是内循环,焕然一新,可喜可贺。
若生原于己:羡慕。
自主了。
这并非是想就能办到的,它需要足够单纯,足够纯净。如我等想太多,放不下,而能放下的家伙亦不是它们,对于纯洁者,它们并没有放下这个说法,听天由命也是有好处的,至少世生可以随着这样的运转而自清自主。
自此我命由我不由天了,当完成了这回事,之后我们说的话,听与不听在于己,管不着了的说,本初也是这样的,只不过天生更淡,若更淡则可趋吉避凶,毕竟我们整的,或多或少都是带着弊的,或许这才是真的趋吉避凶,得天独厚的造化。
若仅是本该如此,应是无缺,无缺自利,毕竟没有弊缺,自然是利的,不逐利,但自利,而前者避凶不趋吉,但常自吉。
趋吉避凶,逐利舞弊,作的.
若不作,自吉自利,视为...祥瑞。
吉祥瑞丽。
能养活,能养大。
生命。
对于生命要保持尊重,对于死亡要保持敬畏。
生命研究的挺多了,而死亡...本不该过多打搅,因是休息,因是瞑目,但畏惧呀。要是不曾有畏惧,而是知死瞑目安息,幽冥岂不是人满为患。而要是无畏不知死,那死亡岂不是不存在?不得休息?所以畏是需要的,因畏而知死,因死而无畏。
聊正题聊正题画地图。
地图是改变原因而成起因,在看地图上有没有出口,若么有出口,地图则很薄,一般是有的,最坏的就是没有,不过无论是有还是没有,地图都只是看看而已,不会以为对照地图就能出去吧,可能吗?
绘制地图只是第一步的,地图绘制的越完整越好,这不单单是找漏洞,而是完整的地图更大,地图大了,出口外的环境自然更好,地图要是小,那就是穷乡僻壤的,不过在什么穷乡僻壤好像也比凡尘强。
小地图和大地图的区别,对于凡人而言并不大,在小的地图对于凡人来讲那也是大的离谱的,只不过仅限于对凡人来说,要是对世的则有区别了,穷乡僻壤的别指望卷土重来,人家可能自顾不暇。
当地图绘制完整,则进行第二步。
找个坐骑。
地图是图,地图是你绘制的,你和地图没差别,总不能指望地图自己动吧,所以得找个坐骑跑地图,能代步即可,人也是可以充当坐骑的不是,抬着走呗,没差别。
当有了坐骑之后在跟着地图跑,地图在绘制结束是不是有从头到尾,是吧。
从结尾骑着坐骑跑到开始处,即为出关。
地图是相,在相也只是真相,在不存在漏洞的前提下,这地图上是没有出口的,犹如固步自封一般,或者说地图本身没有出口,毕竟地图又不能动,哪里来的出口,这也是需要一个坐骑的原因,因地图本身是关上的。
当地图本身是关的。
真和相又是两张地图,只不过相同,那同样的地图可以关两次吗?当然可以。有漏洞可以,而要是没有漏洞,那关上地图的同时亦开启了一个口,能关就能开,而关上地图则是为了能开地图,人为的制造出一个出口,而这个出口便是在地图的开始,因地图一开始就是关的。
既然一开始就是关的,从结尾走到开始则是把这个关上的地图给推开,但这地图不是真的,所以推开得倒着走,这是坐骑顺着地图跑,而自身倒做在坐骑上逆行,毕竟两种地图虽说相同,但因不一样,那你就需要保证两种不一样的因。
一个是顺,一个是逆。
当具备了两种不一样的因,那地图便校准了,其上有么有漏洞一目了然,若么有,那就是闯关了。
能闯过去吗?别指望。抱着闯不过去的打算。
怎么说呢?
虽说逆行有一定的助力,而且薄膜也很弱,但架不住它老千层饼,简单来讲,你能穿过一层,但未必能穿过第二层。
地图是准的,关上了有了坐骑,地图会动了,本身也符合开启的条件,但要是薄膜是千层饼,穿过一层也就是在地图上制造了一个漏洞而已,用处大吗?不大。人家可是千层饼,你只是在其中的一层制造了一个洞,所以你得把制造出的地图交给谁。
譬如徒弟。
类似于交给它保管,或者说交给它用。交给它的地图必须要有作用,这是前提,不然地图就是一张废纸,一张废纸有什么用?啧啧。废掉一层千层饼而已,而且这饼要是不完整,也就是一个洞,只不过这洞大一点,所以说需要保证地图有用。
至于什么用...这地图又不是路线图,它是蕴含事物起因的图,换句话来讲:哲理。表面上是哲理,实际上是地图。
如塑造一座山的起因:山不在高,有仙则鸣。
这不高的山是节点,鸣则是这山的范围,这样的范围如同线条,不超过这个范围前行,保证自己在这条路线上不曾偏移,别名抄近路,不是非要抵达这座不高的山,才去下一个节点,当然了抵达更好,毕竟是闯关不是。
所以这蕴含哲理的地图要别人觉的有用,用的上,而不是完全的空口说白话,就像是至理名言一般,这样徒弟才会读,而读的同时这一份地图则成了一颗石子。
一滴水滴入水面会融于水中,而石子则是会沉下去的,千层饼在多,一颗石子足以坠落。
至于说要不要教徒弟看地图...至理名言当地图瞅,人家也要信呀,这怎么可能是地图,不可置信。
胡说。
而且前者的老路未必走得通,穿过了千层饼,人家岂能不防范,指不定下一次就是陷阱了。
至于教导绘制地图,那么说说结果好了,你绘制地图干什么,出世。人家信吗?大家皆为凡尘,你却要成仙,若非同行,岂会相信,而且路途遥远只待出关才能验证,这好说吗?不好说。
不是不能教,而是教了它们会置否,无论是地图,还是本身,亦或者坐骑,都只能凡俗而已,若置否了还能不凡吗?所谓的至理名言,只是空穴来风而已。
这样的风理论上可以抵消置否,但也只是理论,实际上则是错过,风需要等很久才能吹过,而沙尘却立马能覆盖,风吹沙尘无非是把沙尘吹到了别的地方而已,看似抵消了实则不然,多的是风沙,所以不能说明话,而是暗藏玄机,不过暗藏玄机却容易误导,所以还是老样子,实用就行。
地图可以给你看,但上面是没有解释的,不过可以在地图上稍微试探一二,比如说抬高些至理名言的层次感,譬如有些话以仙为名,如圣约、鬼话、狐说...等等。
若不问名,则不予回答,此为私相授受,即小心又谨慎,还是冒险,要我们说吧,算了。
一篇经文足以。
在出关之后这篇经文是会异化的,异化的经文显然比私传更实用,或者它们读了之后到了一些特异的节点,它们会知道这里是山鸣,这是回响。
声声不绝,必有回响。
这样必则是在一些特异的地点里,不然只是自有,而不是必有。
怎么说?经文还是挺实用的。只不过谱写这样的经文并不容易,绞尽脑汁的说。
改变一个事物的形成简单,胡扯就行。但扯的较为有理且实用那就难了。
这样的地图是很大的,它的理很大,也很深邃,但讲到实用性则小化了,如一个是大纲,一个是细则,这样的实用小细则未必能构建出这样的大纲,但却有可能,若每一条细则留有后续的悬念,是不是有可能了?哈哈。要不怎么说绞尽脑汁。
面面俱到的地图,那都学究天人了。
当地图绘制完毕,准备逆行时,可以托付的,这样的地图你必然记得,因深究太多,而托付的家伙不宜多,不然是祸非福,因之后这样的地图是会异化的,如同异宝一般。
可以出关了,这家伙是相,是丞相,丞相出逃,难得一见,逃难的丞相。
相比南离,西出的丞相,生于平凡,起于微末,没得比,这是闯过去的,也是穿过去的,丞相从始至终都是凡,一界凡夫穿行而过,能解脱吗?不能。因是凡夫俗子。
贩夫走卒,厉兵秣马,凡夫俗子,指点江山。
这是一界凡夫能做到的?若无依...孤苦。
出关之后丞相要干的是找靠山,当然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,至少衣食无忧。
知道地图为什么要大了吧,大地图不至于气馁,大器晚成,小地图安享晚年。
这不是写照,而是大体的态势。
当然了,能制造出那等地图的丞相已然不简单了。
要是换我们...当场气吐血,屡屡无为,并非自主,郁郁而终,更非所愿。若非世界安好,走火入魔,而这走火入魔是把衣服给烧了。好吗?不详。而不是大器晚成,而是晚年不详。
就算是委以重用,凡身始终是桎梏,犹如心底里的一根刺。
一个是不详,一个是刺身,似乎结果都不怎么好,闭关吧。能闭关的,因地图本是关的,闭关到天无二日时,闭关到国无二主日,闭关到君临社稷,目空阑珊,回天乏术,净...
传说...西有净土。
一个凡夫真的可以净心吗?或许闭关能净,但净了还是凡吗?不是了。
出关的不是凡,而是尸,所望不是江山,而是尸山。
天无二日,国无二主,出关日即满目疮痍,碎尸脓肿,若一座好端端的世界,一步步归于凡尘,在尸体的眼中是这样的,这不是诅咒这一世,凡夫自始至终都是闭关的不是吗?出关的也是尸体,而不是凡夫,而且凡夫的闭关是关上的凡门,生灵不是太作,这关上的门是打不开,因闭的是死关。
当然了,也因关上了凡门才有这样的场景,不至于堕落凡尘。
这幅场景和凡尘是有些不同的,如凡尘是碎尸万段,而这是疮痍脓肿,一个是干的,一个是湿的,若不是关上的凡门,表面上是整洁的,而不是腐烂成血脓,可以说凡夫把这一世推入了另一个走向:腐世。
更为残忍,也更为残酷。
不过生灵的视角是不同的,腐化中沉沦,残酷吗?不。残忍吗?不。
这样的残酷是对世,而不是对生,如凡世是对生的,而不是对世的,对于世更为仁慈,对于生更为严苛,腐世和凡世是反过来的。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
若凡是生在挣扎,腐是世在挣扎,而世之挣扎是以万物为使,世欲灭生,以净腐世,而生却与世为敌,腐朽沉沦。
若世净生,这便是一方净土,轮的到凡夫出关吗?轮不到。只有当世界做不到净生时,才会出现污浊恶世,腐化凡夫薄衣而出关。
当然了,这回事不是人为塑造的,而是凡夫是一条后路,以世界的本能来讲,若无生路,它会走这条路,而这条路对于世界来说却是邪魔外道,凡夫是从外而来,若非无路可走,世界可不会走这条绝路的。
世界有世界自己的傲气,生可以逃,世能逃吗?这可以说是为世界准备的一条死路,逃生即死,因世是逃到了凡夫的身上。
那...世会逃吗?不是没有机会的。
因生在腐朽沉沦之前,可能会出现离世的家伙,而这便是世逃生的机会。
若无..生若腐朽沉沦,世界不会逃,因无处可逃。
若世无处可逃,这世即为浊世,相比于腐朽,浊世更加恶化,腐朽好歹留了些残根,还能回天乏术,浊世是回不了的,或者说单靠自己回不了,因已化为浓水。
无论是腐朽,还是浊世,这对于凡夫都不重要,它在乎的是繁,若世繁则可解脱,相比腐,相比浊,繁更为符合凡夫的心意,而关上了一扇凡门,这一世更容易入繁。
若是繁世,即为善果。
若是浊世,即为恶果。
若为腐朽,正邪两说。这是折中。也就是说这世存在离世的家伙,让世得以逃生,留有残根,不过这世会不会逃是两个问题,以大世界的角度来说,世界的天性是不会逃的,除非离世的家伙挺多,改变了这样的本能天性,可要是离世的家伙挺多,回首的自然不少,世界会沦落到如此境地,不太会。
若不逃,即为正,浊世自有清泉。
若逃,即为邪,腐朽自甘堕落。可以说世界出现逃生的情况,有九成是故意的,因能回首的家伙必然有,只不过它们不回而已,不过塑造出逃生的结果,这些家伙这辈子都甭想返回了,因世界会讨厌它们,更会排斥它们,世与生在无瓜葛,于世这是了断,于生这是了结,其构成的是一方净土。
既是故意的,那净土必然会构成,先辈出了不少的力气,无论凡夫想与不想,这都是不可违的大势所趋,不是非你不可,自有来者不善,而凡夫不过是其中的一枚棋子,一枚棋子够用,自不用启动多枚,而后手也得以保留。
邪的结果是比正要更强的,正是自正,少则是一,多则顺势而为。而邪却是忤逆,没点本事,能忤逆世界的天生的本能?甭想。不过是邪还是正并不好说,邪只是期望,这是虚构,你不能指望这世有那么牛逼,所以自正即为正解。
换句话:世界不逃了。
若不能净生,自将消亡,世间自有清泉在,这时也到了凡夫的出关日,因天无二日,国无二主了。不过出关的凡夫却是尸,因凡夫净不凡,其身已亡,也就是说闭关的所在留下的凡夫的一具尸体,而这具遗体才是凡夫,出关的不是了。
今生不凡,但非我。
出关干啥呢?啧啧。当然是血流成河。
好不容易西行出世,却刺身不详,这能忍?反正我们忍不了。闭关更是憋屈。必须出口恶气。
血洗净世。
这世有清泉,把尸体放入清泉内,血洗天下,血流成河,流至枯竭,这是干尸的效果。
出生于凡尘的家伙,其身的本质是什么?枯竭。它是沙尘。不曾充盈,宛如流沙。而到了另一世当流沙充盈,其身成了一具干尸。
其尘如沙,一粒沙尘对于世界而言那就是微末,解脱不了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起于微末的不治之症,别看穿上了一件衣服,但本身是一粒沙尘,稍微力气大一些,这脆弱的沙尘就被吹走了,可以说另异一世对于凡尘来说,那就是粗手粗脚的,这病治不了,稍微那么一用力那就是风沙漂流。
这能治?没戏。
所以呗,闭关。
这不是什么久病成医,而是本质上的问题,太小太微太弱,医生表示无能为力,不是医生不能治,而是本身抗不住,要是如干尸一般,那医生是能治的,这是不治之症。
闭关那么久,肿胀成干尸了,放入清泉治呗,充盈尸身,这回事就是以毒攻毒,瞅瞅是凡世厉害还是浊世厉害。
凡尘血流殆尽,放入清泉自是为正,血洗天下,以清来自正,以凡来克浊。
凡VS浊。
我欲血洗,即出了口恶气,又不影响自身为正,视为两全,若血洗失败,自皆为尘土,这土是净土。
若败则成一方净土。
若盈则回天乏术,目空阑珊,皆自在。
这时还以最坏的结果论吗?不。
事实不论,若为虚构,则皆自在,不在是一方净土,因若败者对于另一世是不利的,这世是会置否的,所以不能败,因败会置否,一败涂地。
虚构不能失败,若为事实,成败与我无关。
血流成河,凡生者皆衰竭,竭至干枯,竭至沙尘,随风飘散。
换句话说,这是用生者流的血,来清洗世间的所有疮痍。
净世。
只要世还有疮痍,生灵便会血流不止,流不尽的血,因流不干,因那一句干尸里没有血,因它是泡在清泉中,而不是污浊里。
这是血竭。
按照世界的说法,浩劫之一,它的源头是那具干尸,除非有谁把这具干尸移除了,不然血竭不止,直至净世而停。
若是正常的浩劫,这血竭是需要移除的,移出清泉便是除了,这难吗?不难。难的是发现隐藏的干尸所在,因隐患是会进行遮掩的。而这种不正常的浩劫,血竭的源头在哪一目了然,前提是能感应,这样的感应也叫移除血竭的可能。
若可能,则可血竭。若无可能,自然感应不了。换句话说:搬不动这具干尸,那就感应不了。不过这具干尸是凡体,简单来讲,是个人就能搬动,额...蝼蚁不行。
在平凡那也是一具尸体,蝼蚁不多可是移不动的,顽强的蝼蚁能存活于浊世,致使世界消亡,大猫小猫两三只还是有的,获取感应不是问题。
不过...敢来吗?啧啧。
要知道世欲灭生,驱使万物,那可是处处针对,能活下来的那个不是小心翼翼,胆大的全挂了,而这一次血竭世界不会针对你了,因已消亡了,在世与生的争执中,世败北了,这应该说生命顽强,还是什么?
想要处理这时的血竭需要胆大,但惯性使然,会冲动吗?要是慢了,则会倒下血泊当中,因已无力前行了,又或者说浊世之生已过于弱小,抗不住多久的血竭了,不久就会倒在血泊,任由鲜血直流。
就算还有胆大的好了,血竭之旁还有这么一位匹夫,一夫当关,匹夫悍勇。
简单来讲,遇到了匹夫你就是一个凡夫俗子,功夫再高也怕菜刀,皆为凡俗,如世界有什么神兵利器,那都是沙尘,围殴?不存在的。
一对一的单挑。
狭路相逢勇者胜,多是赤身肉搏。
这匹夫不怕世界的神兵利器,但怕菜刀,不过浊世还是有些奇异的,所以么有菜刀。简单来讲,这条狭路把所有的玩意都废的,但凡有异,皆为平凡。
一夫当关的匹夫可不好赢,你以为车轮战可以?不。匹夫每一次干盈了,都是会恢复状态的,那叫一个经久不衰。
这是沙包之间的互殴,也叫菜鸡互啄。就算有凡尘之利器,那也是沙土,充当暗器的沙土,总不会以为用沙土糊了眼,人家就打不过了吧,就算是攻击也是需要力气的,而本身却在不停的流血,有气无力的说。
一个没流血,一个却一直在流血了,这可是两种状态。
似乎可以群殴来着,但这是狭路呀,只容下一身通行的狭路,人为创造的天然环境,狭路相逢勇胜,这是在公平的前提下,而这条狭路是不公平的,至少一方一直在流血不是。
但...这血可以止的,比如腐朽制止,这样流的变不是生灵的血了,而是腐朽的血,若腐朽不制止,一拳一个小朋友,止血了有可能盈,不止那是没有任何机会。
若流的是腐朽之血,那流的同时则是在净世,若不制止也没关系,生灵会一直流血,这是在血洗中淹没,虽说净不了,但却可以清,血洗...清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