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内务府的商船有固定的路线,轻车熟路,能直达京城内河的专用码头。

这条航线富察金保主管海上贸易时也常走,却从没觉得时间这么难熬。

眼看刘裕铎进进出出好几次,亲自在盯着熬药,他简直要愁白了头。

皇上命他和施世骠全权负责接回皇后娘娘,再三吩咐过其他事都可有回旋的余地,最要紧的就是绝对要保证娘娘的安好。

可如今看刘太医的脸色,他不用问也知道,娘娘的状况绝对称不上一个“好”字,恨不能一天催船工百八十次。

整个船上都被他这显而易见的着急弄得有些人心惶惶起来。

唯一不受影响的,恐怕就只有池夏一人了。

她被刘裕铎强制要求只能躺着保胎,不知道外头的状况,干脆把系统发布的主线任务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。

最开始时,系统给她的任务是考中一榜进士,入朝为官。

被她“纠正偏差”后,改为进入后宫,获得常在封号。

此后系统发布的主线任务,都是晋封、收拢军心、民心、文心等。

现下看来,这一系列的任务,很明显就是奔着“武则天”的模式去的,最终目的定是称帝。

而系统在发布任务的同时还给她开启了一个主线任务进度条。

最初她以为这个进度条,对应的就是所有的主线任务,等完成最终主线任务,就能完全达成进度,进行“许愿”。
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因着雍正的缘故,她的主线任务是从来没有失败过的。这个“主线任务进度条”,在完成度总体上涨的情况下,却也有过波动。

打开数据变更的记录就可以看到,比较明显的两次下降,一是在粮种出现问题造成几省饥荒时。

另一次就是最近,京城地震、山东瘟疫、河北旱灾,进度条直接从95%,一下退回了89%。

在越发频繁的阵痛里,池夏什么其他的事都顾不了了。

身体上的痛楚缠绵着越发厉害,思绪反倒清晰了许多。

按照这个规律来推算,这个幸福指数,很明显关联的是民生的状况,是一个类似“百姓对目前生活的幸福感”之类的数值。

所以近来朝廷赈灾及时,加上太医院一众太医和年若瑶亲身前往疫区,调制出了对抗疫情的药物,这个进度条便又直线回升,已经回到并超过了95%。

眼看着离完全完成只有一步之遥了。

比起野心勃勃,看起来像是被“人”操纵着,一心想让她问鼎皇位的“系统”,这个一直以来没有多少存在感,却始终如实反映民生的“幸福指数”,倒是更客观可信一些。

池夏点了点那金灿灿的进度条。

这个最终奖励的“愿望”,也许会是她的一个机会。

……

进入内河后,船行速度逐渐慢了下来。

池夏接过刘裕铎递来的药一饮而尽,又把手递了过去:“怎么样?”

刘裕铎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,道了声“得罪”,上手探了探胎位,勉强挤出一句话。

“应当还能拖延一个昼夜。”

富察金保已经跟他确认了好几次,最多明天日落之前,就能进京城。

池夏松了一口气,闭上眼调整了一下呼吸,打算趁着这会儿功夫,整理一下系统里的书籍和技术,看看有没有能快速提升“幸福感”的。

她前期热衷于“抽奖”,技术类的东西抽了很多,但绝大多数都在“压箱底”。

尤其科技署自己开始做“技术研发”后,她想着科技署总有一天要走向“全自主研发”,就不再直接把技术拿出来给他们照搬了。

但偶尔手痒,还是会拿积分抽一抽奖,各类技术就不知不觉越攒越多了。

仔细清点一下,把自己都吓了一跳。

各类技能技术书籍,已经能堆满小半个房间了。

哪怕只进行粗略的筛选,一昼夜的功夫,她也就勉强筛了一半的技能书。

这里头倒也有些立刻能用,比如简易的洗衣机、烤箱等一些原理不太复杂的电器。

池夏把这一类的挑拣了出来,装了满满一盒。

如今科技署已经能完全看懂图纸,不需要她再做二道贩子来画分解图拆解了。

池夏怕自己一会儿下了船就得直接进产房,短时间也不可能再有空召年希尧,便简单写了一封信,跟技术书籍一起封存了交给富察金保。

富察金保见她脸色苍白,手臂上还扎着金针,俨然一副“托付要事”的样子,差点没被她吓出个好歹。

哆嗦着不敢接:“娘、娘娘……您、您吉人天相……咱们马上就要靠岸了,您想想皇上……对!皇上许是都已在码头等您了!”

他边说也有些忐忑。

皇后娘娘毕竟是被人掳走了,如今虽然毫发无伤地回来了,可作为后宫中人,陷落敌手流落在外这么长时间,即便贞洁无损,名声上也实在不好听。

眼下看着,皇上对娘娘还是十分重视的,可往后,皇上能不能对娘娘被掳走的事毫无芥蒂,怕是也难说。

池夏:……

要不是腰痛得像是要断了,池夏简直要被他的样子逗笑。

但她现在着实笑不出来,密密麻麻的阵痛已经快要没有间隙了。

她还能坐在这里,都已经是隐忍到了极致:“别废话了,我是让你转交给年希尧……”

富察金保懵了一瞬,听得外头齐刷刷地喊着“恭迎皇后娘娘回宫……”才哆嗦着伸手。

池夏将匣子扔给了他,一把推开了船舱的窗户。

……

大片大片的明黄色调铺天盖地,从船只停泊的点一路蔓延到肉眼瞧不见的地方。

皇后的全幅仪仗早已候在岸边。

而码头上,雍正站在最前头,笑意盈盈地看着缓缓靠岸的商船,和落后他半步的胤祥说了几句话。

他们身后,由张廷玉和年羹尧分立两边,站满了文武重臣。

帝王亲迎,百官朝拜。

这份重视已经不言而喻。

船停稳后,雍正甚至亲自迎到了船上,从侍女手中扶过了池夏。

“该回家了,我的皇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