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网游动漫 > 影视编辑器 > 第171章 迅速扩张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夜色笼罩下的南京城万籁俱寂,唯有秦淮河畔那座新落成的供销社仓库,却透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静谧与有序。

三更的梆子声刚刚响过,仓库专设的“账房重地”内,灯火通明,却听不到一丝人语。

店内,十多名身着统一靛蓝色棉布制服的身影正在无声地忙碌着。

他们动作精准、高效,擦拭货架、清点货物、核对标签,如同最精密的器械在协同运作。

仔细看去,这些“店员”面容虽与常人无异,但眼神却过于专注和平静,缺乏常人应有的情绪波动。

他们,正是苏宁从随身工业空间中取出的AI类人机器人。

为首的一名“管事”,代号“苏壹”,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蓝光,用毫无起伏的声调进行着内部通讯:“系统自检完成,货品数据已更新,货架陈列度100%。距离开市还有一个时辰,进入待机节能模式。”

所有“店员”瞬间停下动作,如同被施了定身法,静静地立在各自岗位旁,只有胸腔极其微弱的能量核心运转声,证明它们并非雕塑。

与此同时,供销社三楼一间完全密闭的“总账房”内,苏宁正通过一面巨大的、来自工业空间的透明光屏,实时监控着楼下的一切数据和画面。

周正杰站在他身后,尽管早已见识过表弟的种种“神异”,此刻仍觉得喉咙发干。

“安邦,这些……这些‘伙计’,当真可靠?你从哪里找来的?”周正杰不无担忧。

苏宁自信地笑了笑,却是不以为意的解释说道,“表哥放心。它们都是我秘密培养的高级人才,它们绝对忠诚,绝对高效,吃苦耐劳,不会出错,更不会中饱私囊、泄露机密。这才是我们对抗江南那些盘根错节的老牌商行,最核心的竞争力。”

“这就好!只要是我们的心腹就行。”

“供销社总店成功之后,立刻着手准备在应天府开设分店,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大明市场。”

“明白!就怕货源和人手不够。”

“放心!我培养了足够的人手,货源也是能够供应上。”

……

翌日清晨,大明供销社总店正式开业。

鞭炮声中,大门开启,早已被前期宣传吊足胃口的应天府百姓蜂拥而入。

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。

店铺宽敞明亮远超想象,货物分门别类,陈列得整整齐齐,每件商品旁都有清晰的纸质标价牌,明码实价。

更让他们惊奇的是店内的“伙计”。

无论顾客如何拥挤、询问如何繁杂,那些身着蓝衣的伙计始终面带标准而略显僵硬的微笑,动作麻利,应答清晰,绝无半分不耐。

收钱、找零、递过货品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毫无滞涩。

“奇了!这速度,十个老账房也比不上啊!”

“而且从不出错!我方才故意多数了一文钱,她立刻便指出来了!”

“这些伙计,怕是店家从海外找来的吧?怎地如此规矩能干?”

议论声中,充满了惊奇与赞叹。

这种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,以及店内展现出的惊人效率和秩序,迅速成为了南京城最热门的话题。

……

当然,供销社如此火爆的生意,自然引来了各方关注。

特别是南京户部衙门以及负责征收商税的课税司。

这日,课税司大使带着几名胥吏,大摇大摆地来到“大明供销社”。

周正杰早已得到苏宁吩咐,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。

“大使光临,蓬荜生辉!快请内堂用茶。”

“周东家不必客气。”课税司大使斜眼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,皮笑肉不笑地说,“贵号生意兴隆,真是日进斗金啊!这税银嘛……”

“大使放心!”周正杰立刻接口,同时示意“苏壹”捧上来几本厚厚的账册,“敝号虽是初开,但深知‘皇粮国税,分文不可少’的道理。这是开业至今所有的进货单据、销售细目,请大使过目。应缴纳的市税、门摊税、交易抽分,皆已核算清楚,分文不差,就等大使前来核验收取了。”

课税司大使狐疑地接过账册,翻看起来。

只见上面字迹工整如印刷,条目清晰,数字准确,每一笔进出都记载得明明白白,想找茬都无从下手。

他带来的老账房算了半天,竟然挑不出一点毛病。

“这……贵号的账房,真是好本事啊!”大使语气复杂。

周正杰笑道:“抚台大人时常教导,经商要诚信为本,依法纳税更是商贾本分。敝号岂敢违背?”

这话软中带硬,点明了背景。

课税司大使想起苏宁那连贿赂都敢直接装箱送京的“凶名”,顿时打了个寒颤,脸上堆起真诚的笑容:“周东家深明大义,下官佩服!佩服!就按这个数,核税!”

……

当晚,总账房内。

光屏上显示着今日的运营数据:营业额、毛利率、客流量、损耗率……每一项都堪称完美。

“看到了吗,表哥?”苏宁指着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损耗和数据,“这就是它们带来的无形优势。无人贪墨,无人算错,无人怠工,无人泄密。我们缴纳的每一分税,都是实实在在的,经得起任何查证。这在皇帝和朝廷看来,就是‘守法楷模’。”

周正杰看着那惊人的利润数字,终于彻底信服,激动地说:“安邦,我明白了!这让所有想在背后使绊子的人,在‘账目’和‘税银’这两个最常规的攻击点上,都无处下手!”

“没错。”苏宁负手而立,目光深邃,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在这大明律法的框架内,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,堂堂正正地赚钱,明明白白地纳税。当我们的商业行为无懈可击时,我们所积累的财富和影响力,才会是最稳固的。这‘大明供销社’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”

窗外,南京城灯火阑珊。

而大明供销社内,那些不知疲倦的AI店员们,依旧在无声地整理着货架,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营业。

它们的存在,是苏宁埋在这个时代的一枚奇子,正以一种看似合规却无可匹敌的方式,悄然改变着商业的规则,为他未来的宏图大业,奠定着坚不可摧的基石。

……

“大明供销社”南京总店的空前成功,如同在平静的江南商界投下了一颗巨石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府县。

而南京城内其他的分店也都在纷纷开门营业,很快让供销社走进了应天府寻常百姓家。

苏宁站在巡抚衙门的舆图前,目光越过南京,投向了苏州、松江、杭州、扬州这些富庶之地。

商业帝国的蓝图,在他心中已然铺开。

供销社与寻常商号凭经验、靠人脉的开店方式不同,苏宁的扩张策略,充满了超越时代的“数据驱动”色彩。

深夜的巡抚衙门书房,已悄然变为“商业决策中心”。

巨大的虚拟光屏上,展示着江南各府的详细舆图,上面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点。

“主人,根据近期货流数据、人口密度、漕运节点及官道交通模型分析,优先扩张级建议如下。”AI总管“苏甲”用毫无波澜的电子音汇报,而虚拟光屏上的几个光点骤然放大。

苏州:“丝绸纺织中心,手工业者与富商聚集,消费潜力巨大,建议开设大型供销社,侧重高端布匹、成衣及化妆品。”

松江:“棉纺重镇,港口雏形,漕粮海运节点,建议开设仓储式超市,侧重大宗货物与南北杂货。”

扬州:“盐商大本营,奢侈消费风向标,建议开设精品超市,侧重南洋奇珍、玻璃器皿、高级胭脂水粉。”

杭州:“江浙省会,人文荟萃,旅游兴盛,建议开设集购物、茶饮、书坊于一体的体验式供销社。”

苏宁深知,要想快速扩张,必须建立一套如同军队般令行禁止的体系。

所有分店均采用统一的“大明供销社”标识、统一的靛蓝色店员制服、统一的货架布局和结算流程。

设计图纸由工业空间生成,施工则由周正杰招募的、经过严格审核的工匠队伍完成,确保效率与质量。

以南京为总仓,依托漕运和初步建立的海贸船队,构建连接各府县的物流干线。

AI机器人负责仓储管理和调度,确保货物其流,损耗极低。

每一家新店,从店长、账房到收银、理货,核心岗位均由新一代更精密的AI机器人担任。

它们通过内部网络与南京总店数据同步,确保经营策略和服务标准的绝对统一。

本地只招募少量负责搬运、清洁等粗重工作的杂役,且严格隔离,无法接触核心运营。

苏州观前街,“大明供销社”苏州分店开业当日。

熟悉的宽敞明亮,熟悉的货品琳琅,以及那些熟悉的面带标准微笑、动作精准高效的“伙计”。

苏州的百姓和士绅惊讶地发现,这家店与南京总店别无二致,甚至连伙计那略带口音的官话都一模一样!

“这‘大明供销社’,当真了得!分店竟与总店一般无二!”

“听闻背后是那位苏抚台,看来此言非虚。此等规制,非官府之力不可为。”

“大明供销社”的迅猛扩张,严重冲击了各地原有的商业格局。

布行、杂货铺、粮店、胭脂铺……生意一落千丈。

以苏州丝绸行为首的几家大商号坐不住了,他们联合起来,试图反击。

他们联手降价,企图挤垮新生的“大明供销社”。

然而,“大明供销社”凭借南洋低价米粮和工业空间的无成本货源,轻松将价格压到更低,品质反而更高。

价格战持续半月,旧商行亏损严重,率先撑不住。

他们散布流言,说“大明供销社”使用妖法,伙计非人,货物来路不明。

甚至鼓动了一些读书人写诗文抨击其“坏了市井生计,有伤风化”。

另外他们贿赂当地官吏,希望以“扰乱市场”、“来历不明”等借口进行查抄。

这一日,苏州知府在收了重礼后,硬着头皮派衙役围住了“大明供销社”苏州分店。

然而,店长“苏叁”不慌不忙,捧出厚厚的、无懈可击的账本和完税凭证。

“大人,本店所有货物,皆有合法来源凭证,所有税银,皆按律缴纳,分文不差。至于扰乱市场……”苏叁用平静的语调回应,“本店货真价实,便民利民,何乱之有?倒是有人联合操控市价,不知是否违背《大明律》?”

“这……”

“我们大明供销社不惹事也不怕事,希望大人不要招惹不该招惹的存在。”

“……”

与此同时,一封来自应天巡抚衙门的公文,也送到了苏州知府的案头。

公文上,苏宁措辞严厉,申饬地方官需“保护合法商贾,严禁劣绅欺行霸市”,并提及“平抑物价乃巡抚职责所在”。

苏州知府吓得冷汗直流,立刻撤走了衙役,反过来严惩了那几个散布谣言的士绅。

旧商行的反击,在“大明供销社”绝对的商业竞争力、无懈可击的合规经营以及强大的政治后台面前,彻底溃败。

短短一年时间,“大明供销社”的旗帜便插遍了江南主要府县。

它的存在,不仅为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和实惠,更深刻地改变了江南的商业生态。

“大明供销社”的明码标价和稳定物价,成为了市场的定海神针,使得囤积居奇、随意抬价的行为难以维系。

其提供的优质、标准化的商品,倒逼本地手工业者不得不提升产品质量以求生存。

虽然核心岗位是AI,但物流、建筑、本地杂役等环节依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

更重要的是,它成为了江南最大的纳税商户之一,府库因此充盈了不少。

周正杰兴奋地向苏宁汇报着最新的业绩,分店数量、利润增长……数字惊人。

苏宁听着汇报,神色却依旧平静。

他看到的,不仅仅是滚滚财源,更是一个以“供销社”为节点,初步构建起来的、高效且可控的商业流通网络。

这个网络,不仅是他个人财富的基石,未来更将成为他推行经济改革、汲取资源、甚至影响民生的强大工具。

江南的星火,已然燎原。

而这火焰,正向着更遥远的地方蔓延。

苏宁知道,这仅仅是他用现代商业思维,改造这个古老帝国的第一步。

接下来,还有更广阔的天地,等待着他去征服。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