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1050章 大行皇帝当以天子之礼葬之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1050章 大行皇帝当以天子之礼葬之!

大汉初平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,辰时,司隶,河南尹,偃师县城大堂之上。

大司马吕布和昭懿夫人严嫣高坐于上,文武百官们文东武西,分列两边儿,正在继续廷议。昨日下午,他们从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出发,来到四十里之外的偃师,为的就是迎接大行皇帝的灵柩。一旦确定死者真是当今天子刘协,就要立即宣布办理大丧,同时昭告天下。

此次前来偃师,虽然是为了迎接灵柩,可是,正常的公事儿还是要办理的。于是乎,大司马就暂且以偃师县衙作为行辕,处理起公事来了。百官们都是聪明人,看着眼前紧张的气氛,都自发自觉地将可以略作拖延的公事收起来了。即便是再大的事儿,也要等明日再说。

仅有的几件公事儿,不过是早有成议,大司马应诺用印罢了。吕布措置完了,抬起双眼,看看举座的文武百官,嘴角儿不由得泛起一丝苦笑。一十四年宦海浮沉,如今的他,早已不是昔日的愣头青了,虽然心中仍然热血澎湃,可是,他的所作所为,早已变得精明无比了。

正在此时,光禄勋马忠匆匆入殿了,他的手中拿着一封鹰信。马忠撩起袍服,大步流星地来到丹陛之下,俯身施礼。“大司马,这是刚刚收到的鹰信,是太常马日磾和侍中刘和发来的。”“念!大声念出来!”一听这话儿,吕布的双眼之中,立刻都放射出了期待的目光。

“诺!”马忠大声应道:“鹰信之中,是这样写的。大行皇帝崩逝于初平三年十一月十七日酉时,唐贵人一同罹难,罹难之时,腹中已有身孕。道路崎岖,灵柩预计在午时抵达偃师。天子骤然崩逝,天下无主,臣等之意,当立即办理国丧,同时扶立新君,昭告天下。”

马忠终于念完了,他缓缓起身,走向自己的位置。噫!这一天终于来了!再也不会有一个昏招迭出的天子了!再也不会有一个天大的麻烦了!“代汉者,当涂高也!”大司马当有天下!马忠坐定,他惊诧地发现,大殿之中,竟然没有一人哭泣。这,实在是太令人惊诧了。

“唉!天子中道崩殂,实乃大汉之祸!如何措置,有司奏来。”吕布长叹一声沉声说道。

天子的家事就是国事,主管的有司有两处,太常和少府,这两个都是九卿。太常的职责有三:其一,主管祭祀社稷、宗庙和朝会、丧葬等礼仪,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。其二,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。其三,举荐考核博士及其弟子。非儒林巨子不得任。

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本朝的规制,太常为九卿之首,掌管礼乐社稷、宗庙礼仪,引导天子祭祀,中祀以下的祭祀,可以由太常卿代表天子献祭。每年的祭祀,吉凶宾军嘉礼中,吉礼之仪五十有五,嘉礼之仪五十,宾礼之仪有六,军礼之仪二十有三,凶礼之仪十八。

比起太常的位尊煊赫,少府就显得富贵多了,更像皇帝的私人大管家。少府的职责有三:其一,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,以备宫廷之用。其二,负责宫廷之内,所有衣食起居、游猎玩好。其三,掌天子私财,营运谋利。盐铁之利,铸钱之权,都由少府主管。

早在上次廷议之时,朝廷就指定太常马日磾、少府荀攸负责此次大丧。如今马太常不在,少府荀攸只得出班了。“大司马,上次廷议之后,臣与太常马日磾商议,此事十有八九是当今天子崩逝。臣与马太常一一列明,所办之事如下:其一,议定大行皇帝谥号、庙号。其二,为大行皇帝选定、建造陵墓。其三,推戴嗣皇帝枢前继位,继嗣同时继统。其四,发布诏书,昭告天下,为大行皇帝举行国葬。其五,举办大行皇帝葬礼。凡此五事,臣请百官廷议。”

“依议!御史中丞徐庶,主持百官廷议!”吕布抬起双眼,望向三独坐的专席。

“诺!”徐庶一声应诺,出班奏道:“百官廷议开始!第一项:议定大行皇帝谥号、庙号。”

谥号,就是帝王、诸侯、卿大夫、大臣死后,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,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。本朝的大臣所追求的,其一为生前的高官厚禄,其二则是死后的谥号。但是,本朝大臣的谥号,一般在死后几年才给。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对于本朝的大臣们来说,谥号就是对他一生的评价,是盖棺论定的意思。所以,谥号给得一定要公允,一定要能经得住考验,绝对不能让人挑出半分毛病来。对于天子而言,谥号更是天大的事情,不但关乎天子本人,还关乎朝廷的威信。

谥号的字眼儿要从谥法所规定的字中选取,相传的周公制谥,一共有三部分。第一部分都是褒谥,第二部分大多是平谥,第三部分开始有恶谥。譬如,文、武、明、睿、康、景、庄、宣等字眼儿是褒谥,简、恒、匡、僖是平谥,厉、灵、炀都是恶谥。

作为天子,他的称号往往和谥号、庙号、年号纠结在一起的。这三者之间区别很大,年号用于纪年,新皇继位之后,是要改元的,在他驾崩之前,往往要用几个年号。比如先帝灵帝刘宏,在位二十年,先后用了建宁、熹平、光和、中平四个年号。

按照周礼,天子七庙,太庙居中,左三昭,右三穆,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,有庙号的就一直保留下去。没有庙号的,到了一定时间就“亲尽宜毁”,不再保留他的庙,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,这就叫做“附庙”。

本朝开国将近四百年,高祖、文帝、武帝、世祖光武帝是当仁不让的始祖,一直是七庙之四。其他的帝王,谁单独立庙,谁附庙,附谁的庙,本朝的礼官们争来争去,争了个不亦乐乎。最终定议的是,前汉的帝王,附庙高祖、文帝、武帝,后汉的帝王,附世祖、孝明帝,孝章帝的庙,其中的含义很明显,谁的子孙,便附谁得庙。

本朝的谥法是极其严格的,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,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能拥有庙号,例如高祖刘邦,世祖刘秀,高祖是开国之祖,世祖是中兴之祖,前汉、后汉自他两人始。天子七庙,是从高祖高帝始,还是从世祖光武帝始,在本朝定鼎开国之时,争了许久才有定论,那就是从高祖高帝时始。

在谥法上,每一个字眼儿都是特殊含义的,是不能随便使用的。譬如先帝的谥号是“灵”,灵字在谥法上是这样解释的:不勤成名曰灵。死而志成曰灵。死见神能曰灵。乱而不损曰灵。好祭鬼怪曰灵。极知鬼神曰灵。

灵字的含义大概如下,放任本性,不见贤思齐。志向极大,命运却不好。敬鬼神而不能远之。聪明,但是不能付诸行动。按照以上的解释,对照先帝的一生,还是非常恰当的。史官们给了先帝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,但是,灵字是恶谥,顶多算是平谥。

“依老臣之意,大行皇帝,当以天子之礼葬之!”司空种拂颤巍巍地出班奏道。

大行,就是“永远离去”之意。本朝的规制,皇帝去世之后,还没有谥号和庙号,从去世到确立谥号、庙号之前,对他的称呼就是大行皇帝。一旦谥号、庙号确立,就改以谥号或庙号作为正式称号,不能再称“大行皇帝”。

譬如少帝崩逝之后,他的称呼一共有两个,大行皇帝,孝怀皇帝。本朝最重宗法,天子的谥号一共有两个字,第一个字照例是“孝”字。谥法曰:五宗安之曰孝。五世之宗。慈惠爱亲曰孝。周爱族亲。秉德不回曰孝。顺于德而不违。协时肇享曰孝。协合肇始。

第二个字“怀”,才是少帝的真正谥号。谥法曰:执义扬善曰怀。称人之善。慈仁短折曰怀。短未六十,折未三十。这个谥号,指的是少帝心善,被鸩杀,早夭。传神极了。

“善!”一人击掌道。众人抬眼一看,竟然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卫将军高顺。怎么?卫将军竟然发言了?而且是第二个发言了?一时之间,在座之人都睁大了眼睛。“唯!”凉州牧贾诩出班奏道。一向与世无争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文和兄竟然最先表示意见了,这是破天荒儿的事儿呀!可是,更令人惊诧的事儿还在后边儿。“此言大善!”昭懿夫人严嫣也开口了,发言之后,她缓缓抬起双眼,望向在座的文武百官。

“此言大善也!”大司马吕布以掌击案道。“诸君,朝野之间,以为孝怀皇帝为先帝所立,大行皇帝为董卓所立,故,孝怀皇帝当葬以天子之礼,大行皇帝当葬以藩王之礼!布出身行伍,不懂礼法。然,深受先帝后恩,不能不妥善照料他的子孙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,念在大行皇帝一生流离,死得凄惨,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儿子,竟然还没能留下。就葬以天子之礼吧!”

“唯!”“善!”“臣,附议!”“臣等???附议!”吕布话音方落,百官立刻随声附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