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1009章 这便是九品中正制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“长文兄,我愿闻其详!”严宽整肃衣冠,正襟危坐了。这是表示郑重其事,洗耳恭听之意。陈群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,不由得大为振奋了。他在洛阳数年,见惯了风风雨雨,沉沉浮浮,从大将军何进一直熬到了大司马吕布。自从被严大郎所赏识,他的仕途才真正发达起来了。不仅如此,宾主之间,相处得还极其融洽,想到这里,他决定一展所长畅所欲言了。

“大郎,这数月以来,叠经大战,依我看来,本朝的官制,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。”陈群右手一挥,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,这才提纲挈领,继续讲下去了。“原因有三:其一,本朝的官制,两头宽,中间窄,两千石到千石之间,基本没有官职。以至于循资迁转,晋升无门。其二,世家大族把持了察举,已然断了下层士族上升之路,底层士族愤愤不平。”

“其三,除了察举之外,还要杂以考试,门荫,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。这天下,毕竟是世家大族之天下,无论如何,还是要和他们妥协的。看眼前的架势儿,不久之后,大司马照例是要封王的。正好儿普降甘霖,使得天下世家皆大欢喜。至于日后如何,自有考成法。”

说到这里,陈群大有深意地看了严宽一眼。严宽是极聪明的,转瞬之间便明白了陈群的意思。你的嫡亲姐夫肯定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,称王之后,大概便是称帝了。若想称帝,就得尽收天下世家大族之心。先用高官厚禄笼络住他们再说,然后,再用律法收拾他们。

“长文兄之意,我已尽知。还请长文兄畅所欲言,让我尽数儿了然于胸,然后手持长文兄的折子,去面见昭懿夫人和大司马。”严宽微微一笑,索性将此后的行动方案尽数儿都说了出来。“如此甚好!陈群敢不尽心竭力?我们先从第一条儿谈起吧。”陈群叉手相谢了。

“譬如,本朝用兵,超过十万人的极少,故尔,大将军之下,分设杂号将军,杂号将军之下,有校尉、司马、军侯、屯长之属。约略算来,大将军将兵十万,杂号将军将兵一两万,校尉将兵不过两千,军侯将兵数百。如此看来,一个校尉将兵不过两千,还是很恰当的。”

“可是,自从大司马秉政以来,战乱频仍,每一次出兵动辄数十万。一个杂号将军,麾下的士卒便有三四万之众。按照本朝的军制,杂号将军之下,便是校尉了,一个校尉将兵便有五六千,约略算来,校尉之下,军侯将兵千余,而屯长将兵三五百。这,就是低职高配。”

陈群的这一番话,严宽真的听到心里去了。自从他担任南阳太守以来,在军务上耗费的心思极多。像陈群这般议论,他已然听过多次了。按照本朝的军制,校尉将兵不过千余,军侯将兵五百,屯长将兵一百。可是,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,低职高配,早已是板上钉钉儿的事了。如此一来,军官们就开始腹诽了,老子们没挣那些饷银,凭什么让老子们多干活儿?且不论他们是真闹假闹,所求的不过是偏将、裨将的名义罢了,至少,那还是个将军吧。

“长文兄,你的意思莫非是,在将军和校尉之下,增加一些偏将、裨将之类的官职?”严宽满脸疑惑地问道。“虽不中亦不远矣!”陈群抚掌大笑了。“依我之见,这新官制,解决的便是从两千石到千石之间的空当儿。将两头宽,中间窄儿,变成中间宽儿,两头窄儿!”

“依我之见,这官制,应该从石数儿改成品级。从一品到九品,每一品再分为正、从两级,这就是十八级。若是再想精细一点儿,从三品开始,正、从两品再分为上下,这就是九品三十级了。九品之外,便是流外之官。这样的官制,中间的等级拉长了,自可慢慢升转。从七品县令到二品宰相,其间要循资升转多次,历经诸曹,等到九转丹成之日,便可拜相了。”

“大致说来,一品为崇官,安置国之老臣,比如三师、三公之类。二品,是真宰相。三品入为九卿,出为太守。四品,为九卿佐贰。五品六品,安置中都、郡国诸官。七品,为县令。八品、九品,以及流外之官,皆为千石以下官吏。如此一来,则官制完备,足堪其用了!”

“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本朝的察举,一介平民,毫无官场经验,旦夕之间,可以立至千石高位。若是察举得人,还则罢了,若是不得人,岂不是苦了一地百姓?改了新官制之后,先考试、察举,才可以授官,然后循资迁转,十年之后,便已然是循吏无疑了!”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“至于那些不世出的英才,自可以通过天子直诏,直达御前,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除此之外,察举制仍然可以存在,这个我在后面细说。”陈群坐在那里,侃侃而谈,他的脸上闪烁着激昂的光辉。沉寂数年,终获大用,得以施展长才,他的心中,自然是感奋莫名。

“噫!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儿!”严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儿,心中却是万分激荡。陈群的话儿他终于听明白了。官制从石数儿改成品级,俸禄并没有变,自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可是这么一改儿,平白无故增加了许多阶级,足够那些官场老吏慢慢儿往上爬了。

如此一来,原先两千石到一千石之间的巨大窟窿儿,变成了正三品上到正七品上,整整十六个阶级!一个士人,从举孝廉出仕开始,六百石的官儿,大致是从八品上下,谨慎为官二十年,也不过能爬到正三品上的九卿。其间二十个阶级的巨大差距,已经足以熬死人了。

可是,令严宽惊喜的还在后面儿。陈群又抛出了一个新名词儿,那便是九品中正制。

“这九品中正制,中正,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儿,有大小之分,大中正在州里,小中正在郡国,都是有任期的。大小中正或是由州郡推选,或是由天子任命,主持一州一郡的察举。本朝的士人,最喜欢品评臧否人物,那就选取德高望重之士作为中正,让他们去品评好了!大郎,你想像一下,若是许劭许子将做了豫州的大中正,该是何等的盛况空前?”

许劭,字子将,是本朝最负盛名的人物评论家,闻名天下的汝南“月旦评”,便是他和从兄许靖搞起来的。“若是以康成先生总理天下中正,我想许子将的脸色一定是很难看的!”严宽抚掌大笑了。“然也!”陈群也笑了。康成先生高密侯郑玄是天下儒门的宗师领袖,许劭不过是善于臧否人物的评论家罢了。若使许子将遇郑康成,那将是何等有趣儿的场面儿!

两人笑吧,继续谈起了九品中正制。“这九品中正制的施行,一共分为三步。其一,便是设置中正官儿。其二,便是品第人物。大致以家世、德行、能力来评定品第,一共分为九等: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。又小中正,大中正依次复核之后,再上交吏曹,作为授官的依据。若是有人对已定之品不服,自可交于朝廷裁决。”

陈群的话儿终于说完了,他抬起头来,目光炯炯地望着严宽。“长文兄,你此言甚善,这已然是一套颇为完备的选官任官制度了。我还有几点想法儿,你看是不是可以加上去。其一,这最后的复核,朝廷最好选取三位德高望重的儒林宗师作为最终裁决者。譬如,高密侯郑玄郑康成、万户侯蔡邕蔡伯喈、侍中卢植卢子干等人。如此一来,天下士人便从此安心了。”

“其二,你的想法,是把民间的‘乡议’、‘清议’纳入朝廷的政治体系之中,这个想法是极好的。但是,一定要限制大小中正的权力。中正依据管内人物的品行,定为上上至下下九品,中正有权进退,或以五升四,以六升五,或以五退六,或以六退七,但是,其职权仅此而已!而且,若是上下串通,卖官鬻爵,或是所品之人出了问题,都是要吃挂落儿的!”

“然也!”陈群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儿。在他看来,严宽的法子自然是极其妥当的考虑。可是,既然要用九品中正制来换取世家大族的支持,就免不了要睁一只眼儿闭一只眼儿了。这一点,即便是大司马看不出来,昭懿夫人也能看得出来的。至于剩下的,就看贼老天的了。

“我这就去写一个折子,将大郎的意见加上去,然后由大郎亲手交给昭懿夫人。”陈群微笑着说道。“非也!非也!”严宽将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。“我严大郎从来不夺人之功。长文兄,你好生去写你的折子。回京之后,我亲自带你去见昭懿夫人!或许,还要去见大司马!”

“谢过严使君!”陈群连忙俯身行了一个大礼,他的眼眶之中,已经盈盈欲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