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988章 世间已无司徒公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郑泰终于说完了,他抬起头来,定定地看着上首儿的天子,方才满脸的激越和神采飞扬早已消失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凝重和肃穆。关东群雄叩关西向,讨伐吕布,看上去波澜壮阔,花团锦簇,一时之间,几乎垄断了天下清议。没想到在瞬息之间便已然大败了,而且竟然败得如此之惨,如此迅速,只怕自此之后,大司马羽翼已成,回銮怕是无望了。

回銮无望之后,何处又是家乡呢?号称奄有天下的天子,总不能蜗居在这小小的平舆县城之内,忍受着袁本初、曹孟德、袁公路之辈的屡次欺凌吧。噫!可惜王司徒崖岸自诩,做事儿过于峻急,以至于激起了兵变。若是他老人家略微隐忍一下,天下大势又何至于如此呢?

王司徒兵败被杀,阖家罹难,天下的拥汉派们便失去了领袖,洛阳的朝堂之上,同时也失去了一大柱石。没了五朝元老王司徒的掣肘,大司马迈向帝位的脚步想必会更加快捷和轻盈了。唉!早知今日,何必当初呢?正当回銮有望之时,世间已无司徒公,这是何等的悲哀!

王司徒在世之时,在朝野之间,人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说话风趣幽默、干瘦清癯的小老头儿,大到衮衮诸公,下到小民百姓,无不对他大加赞扬,敬佩有加。王司徒的最大长处儿,便是调和鼎镬,长袖善舞,即便是天大的难题儿,也从来没有能难住他老人家。只需闭目静坐片刻,便能有极好的解决办法儿。司徒公若是再多活半年,天子回銮之事定然能够办成。

想到这里,郑泰不由得在心中发出了一声长叹。噫!贼老天竟然如此不公!奈何奈何!

就在郑泰抬眼含泪相望之时,天子也在苦思冥想,他的眼神定定地望向远方,似乎要穿过重重的迷雾,看透这天道往还,冥冥之中的定数儿一般。无论关东群雄西向讨吕的大戏开场儿是多么热闹儿,事到如今,早已是尘埃落定了。既然如此,又何必死死揪住所谓的“大义”不放呢?古往今来,所谓的“大义”,不过是秉政者用来糊弄寻常百姓的遮羞布罢了。

如何看清目前的形势,搞清楚台面之上扳手腕儿之人的心思,为自己和拥汉派的老臣们多捞些好处儿才是真的,至于袁本初、曹孟德、袁公路等人的死活,那就要看贼老天的意思了。他们打输了之后,想来还是要卑辞厚币,派人来求自己做个中人,去向大司马说和吧。

中人?想到这个词儿之后,天子的脸上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丝笑容。如今的自己,除了一个空空如也的天子名号,已经孑然一身,一无所有了。既然如此,就靠着这个天子名号儿做个“中人”,好歹糊弄一下吃喝好了。至于中兴汉室、还于旧都之类的话头儿,还是先放一放吧。唐姬―便是现在的唐太后―在长安城里的生活,他还是有所耳闻的,那样卑微的生活,是他一个堂堂天子绝对不想去过的。可是,何以安身立命呢?还是在天子名号上打主意吧。

搜肠刮肚、殚精竭虑地想了半晌儿之后,天子的心中逐渐有了定见儿,他终于开口了。“公业,西凉诸将在在宛城发动兵变,司徒公阖家罹难,实在是本朝之大不幸也!按照常理,朝廷总该有所表示吧,”“陛下此言甚善!”郑泰是极聪明的人,转瞬之间,他便全明白了。

“陛下,按照本朝的惯例,司徒公照例是要大葬的。‘奉策吊祭,赐东园秘器,赐以本官受绶,送还本郡’这几项儿是免不了的。此外,还要在族中拣选子孙,封为侯爵,一般都是亭侯。若是陛下睹物思人,悲不能抑,封个乡侯,以示恩礼老臣之意,也是没什么问题的。”

郑泰不愧是富家子兼儒生出身,一张口便给出了解决办法儿。“奉策吊祭,赐东园秘器,赐以本官受绶,送还本郡”这一句话儿,说的其实是三件事儿,三件有关葬仪的大事儿。本朝的朝野之间,上至达官贵人,下至小民百姓,都是极重葬仪的,所谓“事死如事生”也。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“策”便是天子诏书,“奉策吊祭”指的是天子派遣使臣,手持天子诏书前往吊丧。“东园秘器”指的是皇室、显宦死后所用的棺材。汉旧仪记载:“东园秘器作棺梓,素木长二丈,崇广四尺”。大臣薨了之后,天子亲赐棺木,是极大的荣耀,照例是可以夸耀乡里的。“赐以本官受绶,送还本郡”,王允的本官是司徒,照例要用司徒的全副仪仗护卫,护送王司徒的灵柩返回自己的郡望之地,以示“事死如事生”之意。有了这三项儿,司徒公之死便是倍加哀荣,已经足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了。按照本朝的惯例,族中照例是要宴客的。

“公业,拟诏来看!”一听郑泰的话儿,天子立刻便明白了。不愧是自己的近臣,只要给他一支毛笔,他定然能画出一副三尺长卷给自己看。所谓的葬仪,不过是给活人看的,天子待死人尚且如此之厚,何况活人乎?若是让那一班拥汉派的老臣们看了,必定会涕泪横流,争着前来颂圣的。“在司徒公的孙子当中,择其贤者,给一个乡侯吧。”天子朗声说道。

“诺!”郑泰朗声应道,叉手躬身行了大礼,自去那御案之上,取了一张严家老店所出的宣纸。抬眼一看,偌大的御案之上,一溜儿全是朱笔,朱笔是御笔,臣下是不能擅动的。正要高呼“取墨笔来!”只见屏风后面人影一闪儿,裙幅不动,周贵人手里捧着一支墨笔出来了。周贵人,也就是昔年的小宫女儿周周,如今身段儿已然窈窕,只是显得丰腴多了。

经过了这两年的历练之后,周周早就不是昔年那个心高气傲的小宫女儿了。自古以来,宫廷,尤其是深宫之中,向来是最污秽的所在,各种各样明里暗里的花样儿层出不穷,比起朝堂之上的斗法还要高上几个段位。周贵人在宫中两年有余,早已深得其中三味儿了。

“公业,我猜你是要墨笔的,所以亲手取了一支过来。”周周向着郑泰福了一福,微笑着说道。周周服侍天子有年,深知他的脾性儿,是最喜欢做一个清贵公子的。天子以朋友之礼对待郑泰,她也乐得有样学样儿。况且,身处平舆一隅,得郑泰之力甚多,如今无粮无饷,只能以情感之了。郑泰是聪明人,想必是能够体悟到天子和周贵人的这一番苦心的。

“谢过周贵人!”郑泰连忙起身,叉手躬身,一丝不苟地行了大礼,抬起头来,已是热泪盈眶了。“公业!你我虽然份属君臣,可是情同手足,你这是何苦来哉?莫要效小儿女态了,速速拟诏是正经。”周周的所作所为,天子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,周周,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呀!他就势儿站起来,一把拉住郑泰的双手,双眼包含诚挚地望着郑泰,朗声说道。

“诺!”郑泰深施一礼,哽咽着说道。他再次起身,恭恭敬敬地向天子和周周行了大礼。“陛下之恩,天高地厚!微臣唯有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,以报陛下!微臣自请出使洛阳,与大司马谈判。即便是拼尽一条老命,也要使得陛下成功回銮!”话一说完,郑泰就势儿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,这才起身,取过那一张严家老店所出的宣纸,饱蘸浓墨,开始草拟诏书。

郑泰是世家子,腹中也颇读了些书,当下刷刷点点,笔走龙蛇,写就了一篇诏书。“陛下,诏书已经草就,还请一观!”郑泰恭恭敬敬地把诏书放在了御案之上。天子伸出双手,捧起那一封墨迹淋漓的诏书,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。“不错!公业的文字,的确是如椽巨笔!”

终于看完了,天子抬起头来,满脸都是笑意。“公业,我这里写了两首诗,都是悼念司徒公的。你且看一看,用哪一首好些。”周周是极聪明的,不等天子说话,连忙吩咐旁边儿伺候的宫女儿将那两首词用长杆挂起来。天子的字迹虽然有些娟秀,可是胜在颇有章法。

天子所做的诗,是两首古风,一首是七言,一首是五言。“司徒身为社稷计,南阳城头毁奸臣。可怜定国安邦志,血污锋芒哭万民。”郑泰抬起眼来,双目直视着那一笔秀丽的隶书,曼声吟诵道。“司徒运机筹,奸臣董卓休。心怀家国恨,眉锁庙堂忧。英气连霄汉,忠诚贯斗牛。至今魂与魄,犹绕凤凰楼。”吟到第二首五言,郑泰的心中不由得颇有些感慨了。

“陛下所做的两首古风,都是极好的!”郑泰先随手奉送了一顶儿足尺加三的高帽儿,再详细地评论起来了。“第一首七言,有些直白了,不够含蓄。第二首五言,着实写得好!不光写尽了王司徒的一生,还颇有屈子的国殇之风!依微臣之见,还是用第二首吧。”

“便如君言!”天子抚掌大笑了。“公业,你这个宣慰使臣,何时上任呀?”“陛下,微臣立即出发!”郑泰起身,伸手将天子亲书的那一首五言诗和那一封诏书卷起,抱在怀中,这才起身行礼,大步流星地去了。注视着郑泰的背影,天子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