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759章 赋税新政(下)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此次的赋税新政,除了澄清吏治,加强考绩,去除积弊等惯常的手段之外,最大的改变便是三条儿,朝廷将其归纳为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。

这三条儿新措施是大司马吕布在刚刚底定洛阳之时提出来的,与户曹篆王隗、大司农赵岐和少府荀攸三人进行了了小范围的商讨,并且在一些郡县试行过。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,这才在廷议中提出来,按照赵岐和荀攸的想法,应该是板上钉钉水到渠成之事。没想到却引起了轩然大波,朝官们纷纷反对,态度最激烈的便是太尉长史郭嘉和司徒王允。

文臣们之所以有如此激烈的态度,是因为这三条儿新政极大地损伤了他们的利益,自然,这实际的理由是不能在明面儿上说的。于是乎,大家伙儿只好去找其他理由了,王司徒认为,三条儿新政很好,可是目前大敌当前,当以团结世家大族为上,切莫再四处树敌了。当今的大事儿便是如何应对讨吕联军的全面进攻,打不赢这一仗,一切都是白扯,还是放一放吧。

这一句“还是放一放吧”一出口,便使得文武百官们心领神会,纷纷鼓掌叫好了。本朝官场之中,有一套儿约定俗成的语言,这一句“放一放”便是其中之一。“放一放”或许是真的放一放,或许是放下了,从此永不提起。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运用之妙存乎一心。

文武百官大多数都是拥有很多良田的世家大族,便是随着大司马征战数年的军功贵族和儒生士子,名下也拥有数百亩到数百亩良田。清流们暗自揣摩,王司徒的意思,大概是就此放下,永不再提起。毕竟,大司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地位尊贵,即便是众人不喜,他的言行关乎朝廷的颜面,即便是众人不喜,先“放一放”给个台阶儿下,也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比起王司徒的老成谋国,郭嘉毕竟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他心中还是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。“此事断不可行,何也?光武帝历经磨难,最终掩有天下,归根结底儿,是和世家大族共天下。大司马此举,便是断了世家大族的后路,方此之时,实为不当!”

郭嘉的这一句话一出口,立刻便满座皆惊了。本朝官场儿的通例,是要顾及颜面的,即便是心中大为不满,也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儿来扯上一扯。像郭奉孝这般不顾情面,是百年难遇的。大司马吕布并没有动怒,只是笑了笑,便宣布择日再议了,于是,便有了这一次荀攸和郭嘉的饭局。荀攸是郭嘉的故交老友,今日见面,便是为了想办法儿说服郭嘉。

一看郭嘉主动提起了此事儿,荀攸便知道机会来了,他好整以暇地给郭嘉满斟了一盏酒,也给自己满斟了一盏。然后,他举起酒盏,一饮而尽,笑着说道:“奉孝,既然你说到了这里,咱们就好生折辩一番,理不辨不明嘛。澄清吏治,加强考绩,去除积弊这些你没意见吧。”

“没有。我坚持的是,要与世家大族共天下,而不是与小民百姓共天下。”郭嘉举起酒盏,一饮而尽了,脸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儿。“这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、官绅一体纳粮的则例,想必你也仔细看过了,那我们就一条条儿地来捋一捋。就从这摊丁入亩开始吧。”

荀攸放下了酒盏,夹了一筷子鹿肉细细地嚼了,这才慢条斯理儿的折辩起来。

所谓的摊丁入亩,便是合并赋役,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,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。将过去按户、丁出办徭役,改为根据丁数和田粮摊派;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,一律折收银两;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,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;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,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、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“民收民解”制,改为“官收官解”制。一句话,便是简化税制,只收货币,剔除中饱私囊。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具体的做法儿分为三步,第一步,便是清丈土地,扩大征收面,使税赋相对均平,第二步,便是统一赋役,限制苛扰,使税赋趋于稳定,第三步,计亩征银,官收官解,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。不能不说,这三步虽然坐起来武比艰难,确实一劳永逸,行之有效的法子。

“奉孝,清丈土地,将由军方、国子监、京师大学堂、当地德高望重的耆老三拨人抓总儿。另外,御史中丞徐庶和司闻曹也要派人明察暗访,定要保证此次清丈土地的公正性。一旦发现有徇私枉法的,大司马下过严令,不问罪大罪小,一定要人头落地,以儆效尤。”

荀攸放下酒盏,定定地看着郭嘉,徐徐说道。“公达,这一件事儿我郭嘉举双手赞成!国用如此艰难,几乎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儿,竟然还有人隐瞒土地,逃避税收,实在是该杀头的!此次清丈土地,定然会查出很多被隐匿的土地,会大幅度增加国家的税收。”

“奉孝此言大善!当浮一大白!”荀攸欣慰地笑了,他比郭嘉足足大上十七岁,看郭嘉便像幼弟一般。“本朝的赋税以田亩纳课,力役、兵役以户丁征集,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、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。实行摊丁入亩以后,全部简并为一体。将赋归于田地,计亩征收;把力役改为雇役,由政府雇人代役。如此一来,赋役便统一了,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,借此中饱私囊。因此,丛弊便会为之一清,税赋极简,可以一目了然了,小民百姓身上的负担也会轻上一些。按照试行的结果来看,虽然还免不了火耗,却能减轻三四成儿。”

“再者说来,所有赋税和差役都改为征收货币,也有利于新币制的推广。并州五铢和并州金银币成色极好,所谓的‘折色’也就省了,无形之中也减轻了小民百姓的负担。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、粮长办理,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,解缴入库。不按实物征课,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;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,便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。从此以后,税制简单易行,官吏免了许多辛苦,小民百姓们所负担的税赋无形之中也减轻了,这难道不是善政吗?”

郭嘉坐定身形,重重地点点头,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明亮。郭嘉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,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生,不唯上,不媚俗,一生的价值便在于追求自己认定的真理。正因为如此,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极难得的品质,那便是敢于争辩,甚至在用自己的生命去争。

“公达,这个摊丁入亩做得好!我郭嘉举双手赞成!我不是一个只知道吟诗作画儿的腐儒,经济之道也知道一些。人头税变成了土地税,势必会放松对户籍的控制。如此一来,向往太平乐土的小民百姓们便会络绎不绝地向幽州、并州、司隶、凉州奔来。讨吕联盟发动大战所消耗的人口,必定会得到弥补,非但如此,或许还会有显着的增加,我说得可对?”

“奉孝此言大善!”荀攸伸出了右手的大拇指。说实话,他并没有想到郭嘉会看得如此之深。利用摊丁入亩政策弥补大战消耗的人口,也是大司马的本意之一。“奉孝,摊丁入亩的好处有四:田亩起丁,田多则丁多,田少则丁少,计亩科算,无从欺隐,其利一,民间无包赔之苦,其利二,编审之年,照例造册,无须再加稽核,其利三;各完各田之丁,无不能上下其手,其利四。也有一项坏处,那便是世家大族肯定会加租子的,将赋税转移到租户身上。好在朝廷有租赁贷款的各种政策,若是世家大族敢加租子,便不会有人给他们种田了。”

“公达,这便是我最担心的,这摊丁入亩一实行,世家大族立刻便会不满了。须知今日之天下,是世家大族的天下,而不是小民百姓的天下。当今正值乱世,汉室衰颓,群雄逐鹿,大司马如此一来,不是把世家大族向二袁和曹操那里赶吗?我反对摊丁入亩,不是反对这个政策,而是反对这个政策推出的时间。等待大局已定,剪灭群雄之时,再实行是最好的。”

郭嘉脸上闪烁着理想的光辉,朗声说道。荀攸长叹了一声,似乎胸中有无限的哀愁。“唉!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你毕竟不理财政,我和赵大农分掌少府和大司农,深知朝廷的财政状况。说句实话儿,早在半年前,朝廷就已经入不敷出了,赈济灾民、军费浩繁、还要保证文武百官的俸禄,每日里天文数字的支出,即便是有金山银山,也挡不住如此浩瀚的支出呀。”

“噫!”郭嘉动容了:“朝廷财政竟然如此艰难?那现在的钱是从哪里来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