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754章 汉中往事(下)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汉中的战略地位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。汉中北临关中,南接巴蜀,向西沿着汉水可以抵达荆襄。只要取得汉中,无论是南下攻击巴蜀,还是北上千里跃进关中平原,亦或是戮力向西,用水军进犯荆襄,都在人主的一念之间。前提,便是汉中不孤。

汉中对外的道路,大致而言,有五条山路一条水路。汉中往北的是三条路,从西往东依次是“入蜀故道”、“褒斜道”、“子午道”。“入蜀故道”可以直达陇西,蜀军攻击雍都,走的便是这一条山路。“褒斜道”沿着褒水北行,可以抵达司隶的右扶风。“子午道”更是捷径,翻阅崇山峻岭之后,待到群山尽去,眼前便是一马平川,长安城便赫然在眼前了。

“入蜀故道”的价值,在于它连接了关中,西汉中和陇西三个地理单元。沿着古道迤逦北行,可以通往秦国的故土西犬丘和秦邑,接着,便是秦国重镇雍都。这一条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,那便是直取陇西,然后以陇西为前进基地,再东出长安。

如此一来,进攻长安之时,便不会再腹背受敌,两线作战了。

“褒斜道”是一条主要的通道,路况比其他两条山路要稍好一些,先秦时期的战争,通常走这条道。当年周幽王从关中下汉中的褒国,就是走的这条“褒斜道”。到了秦汉之际,刘邦被封为汉王,从“子午道”进入西汉中,烧掉了“子午道”的栈道,后来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从“入蜀故道”杀进关中,最终统一全国。

汉中往南的两条路是“金牛道”和“米仓道”。“金牛道”很出名,路的南面是蜀国的关塞葭萌。葭萌关位于益州广汉郡北部,西北与西汉中(南郑)接壤,地势险要,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后来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入川,就是走的这条路。“米仓道”则是一条异常艰险的道路,在崇山峻岭之间,豺狼猛虎出没之地,可以直通巴国的王都巴城。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两条路一条是要塞镇守的鬼门关,另一条是野兽出没的峭壁峻岭。

汉中最后一条通道是水路,也就是唯一的水路,沿着汉水东下,可以到达楚国控制的东汉中(上庸),这条路叫“汉水道”。“汉水道”与其他陆路不同,这里河水激流,顺流直下勉强可以,逆水行舟,溯流而上是绝对不可能的。秦国和楚国取得东汉中之后,为什么没有溯流而上,转攻东汉中,便是因为在汉中境内,沿着汉水无法溯流而上。

汉中连接外部的六条道路,都是艰险异常,虽说“入蜀故道”和“褒斜道”好走一些,那只是相对而言。至于“子午道”和“米仓道”更是艰险异常,只有道路之名,没有道路之实,有的只是崇山峻岭、豺狼虎豹。唯一的水路“汉水道”更是奇葩,能下不能上。

秦国想要攻取汉中,只能从“入蜀故道”、褒斜道”、“子午道”三条山路上打主意了。三条道路当中,“褒斜道”是路况最好的一条,以前连接褒国和西周就是这条道。至于“故道”和“子午道”,根本行不得车马。于是乎,秦国对秦岭崇山峻岭中年久失修的“褒斜道”,进行了几十年的重修,如今“褒斜道”上断裂的几个路段,已经全部打通,只等秦军使用。

可是秦刺龚公却迟迟不下令南下汉中,他在等待,等待晋国即将爆发的内乱。如他所料,晋国的内乱终于爆发了晋出公被逼逃往齐国,途中不幸遇难。公元前455年,晋国彻底乱了,智、韩、魏三家,将赵氏家族围堵在晋阳,一场惨烈的攻防战拉开序幕。

秦军早已厉兵秣马,枕戈待旦,将士们闻晋国大乱,都知道秦国南下的时机到了,几个大将更是纷纷向秦刺龚公请缨出战。此时此刻,秦刺龚公即位已经超过二十年,他本身是个锐意进取的国君,在国君的位置上磨练了这么久,更是变得老谋深算,此刻他坚决不肯出兵,要等晋国四大家族决出胜负再做打算。秦刺龚公成功地说服了诸将,坐在山上观风景。

两年后,晋阳之战结束,随着韩、魏的反戈一击,赵、魏、韩大破智氏,智瑶兵败身亡。消息传来,秦国朝野震动,军中大将们不但旧话重提,要求南下汉中,有的甚至要求兵发河西,夺回被晋国占领的半个河西。令人不可置信的是,秦刺龚公力排众议,还是不肯发一兵一卒。又过了一年,晋国的内战进入尾声,智瑶的族人智开,率领部分智氏家族的军队和从人,逃离晋国,投奔秦刺龚公。按理说,晋国内乱已经决出了胜负,可以出兵南下了。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可是,秦刺龚公依然隐忍不发,按兵不动,只是整备军需物资,操练士卒。公元前451年,在智开投奔秦国第二年,秦军终于发动了攻取汉中的战役,沿着当年周幽王获取美女褒姒的“褒斜道”,南下汉中。

此时此刻,韩赵魏三家分晋已成定局,三国之中,只有魏国与秦国接壤。秦国东面的敌人,便只剩下魏国一家了,秦军攻取汉中,便只有魏国关心了。韩赵两家,自然乐得作壁上观,坐在城头观风景了。无它,韩赵两国并没有切肤之痛,他们乐得魏国国势不彰。

在等待了两百多年之后,秦人一直魂牵梦绕的汉中,终于变得触手可及了。

蜀国留在汉中的兵力并不多,秦军的攻击来得突然而猛烈,猝不及防之下,蜀军立刻便吃了大亏。在付出不大的代价之后,秦军终于攻取了汉中,被安乐和宁静迷惑了两百多年的蜀人,终于尝到了失败的苦果。秦军也以一记响亮的耳光,回敬了数人秣马雍都的耻辱。

拿下汉中之后,秦军没有坐享其成,而是修筑城邑,将汉中作为秦国的一个县,以南郑为治所。攻取汉中之后,秦刺龚公打算长久统治该地,以汉中为跳板,进而南下入蜀。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的措施,很快地稳定了汉中的民心,修筑城池,奖励农耕,汉中顿成坚城。

随后的秦国,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,秦刺龚公厚积薄发,兵锋北指,与义渠连番大战,俘虏义渠王。静如处女,动如脱兔。南下汉中前的隐忍,终于给秦刺龚公带来了收获。遥远的越国,也在这个时候来向秦刺龚公道喜,顺带迎娶秦国的公主。越国与秦国,一个在东南,一个在西北,距离十分遥远,这个联姻可能是春秋战国史上最远距离的联姻。

公元前443年,秦刺龚公去世,在秦国三十多个国君当中,他的功绩是可以排进前十位的。秦刺龚公的死,就像泰山倾颓一样,使得秦国顿时失去了一个老练成熟的君王,引发了一系列政治、军事事件,这些事件几乎都是对秦国不利的,也是毁灭性的。

秦刺龚公死后两年,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开明王朝,挥师北进,重新夺取了汉中这块战略要地。汉中在秦国的版图上,这次只存在了十年,可见开明王朝也并非任人宰割的绵羊,而是一个壮志满怀,极富进取心的王朝。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躁公,一个翩翩少年,他与朝中的几个宗室成员不和,秦国朝廷隐现不安定因素。不能不说,蜀国收复汉中的时间点,选得非常之好。失去汉中,少年秦躁公却无可奈何,他驾驭不了整个秦国,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攻。

在秦国忙于内斗之时,那个被秦刺龚公打残的义渠,也蠢蠢欲动,欲对秦国施以报复。公元前430年,义渠直接下山,一路攻击到渭水河畔,关中震动。青年秦躁公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,在义渠入侵一年后,郁郁而终。

接着就是秦国历史上着名的“四代乱政,诸侯卑秦”年代,长达三十多年。

此时,,晋国完成三家分晋的蜕变,魏文侯励精图治,魏国兵强马壮,开始对秦国河西地区进行兼并战争。秦国“四代乱政”的年代,正是魏国攻占河西全境的时期,内忧外患并举。这一时期秦国最值得称道的事情,当属失去河西之后,重夺汉中。

公元前387年,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,夺取南郑。蜀占据褒汉之时,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,并划沔中与葭萌地为苴国,建宗藩。楚于此时在东汉中一带置汉中郡,以御秦,辖区西至今石泉县一带。汉中之名,始见于史籍,在此之前,分为南郑和上庸。

商秧变法之后的秦国,成为日益强大的军事强国。公元前316年,秦国张仪、司马错等率军吞苴灭蜀,褒汉之地尽归秦。公元前312年,秦攻楚,取地六百里重置汉中郡,将汉水上游合入,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,郡治初设西城县。这,便是本朝之前的汉中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