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696章 文姬夫妇的正事儿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就在玲绮大快朵颐的同时,另一边儿,荀闳夫妻俩却在谈着正事儿。

荀闳的性子恬淡,只求安稳度过一声,与诗书相伴,并无出世之志,与他而言,每日里诗酒风流,与爱妻相伴,这便够了。与其在宦海沙场争斗一生,见惯冷箭与飞刀,换了一声伤病,两声叹息,哪里比得上归隐田园,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来得风流潇洒,舒适写意?

可是,作为颍川第一大世家颍川荀氏的族人,他是个聪明人,自然知道天下大乱,颍川荀氏一定要多方下注,才能保得宗族周全。妻子蔡文姬一家已经和洛阳朝廷绑得死死的了,蔡大家才是大司马吕布麾下执掌文坛儒林的领袖。自己既然娶了蔡文姬,就不得不为岳父大人和爱妻效犬马之劳了。即便如此,他也是安居妻子之下,安心做她的参谋和助手。

“颍川大大小小的世家大族有数十家,其中领袖群伦的的有四家,分别是荀家、陈家、韩家和钟家,钟皓、荀淑、韩韶、陈寔四人被成为颍川四长,就此对应了颍川四大士族。许子将曾言,颍川四大世族之中,最为出色的便是荀彧、钟繇、韩馥和陈群四人。”

荀闳博览群书,记性极好,已经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,兼之口才便给,长于言辞,这一番话提纲挈领,立刻便引起了文姬的兴趣儿。看着他侃侃而谈,英俊潇洒,风流儒雅的模样儿,侯菀也不由得有些沉迷了,文姬姐姐端的是好造化!能够嫁得如此好的如意郎君!她正在看得入迷之际,只觉得脸上似乎有轻微的刺痛感,回头儿一看,玲绮眼风如刀,正恶狠狠地盯着荀闳。对于这个从她心中夺走了文姬姐姐的男人,玲绮还是颇有芥蒂的。

侯菀不由得噗嗤一声儿笑了,她比玲绮年长两岁,好多事儿早就知道了,自然知道自己的小闺蜜在想些什么。她把自己面前的一味鲜鹿肉移了过去。“玲绮,好好吃你的吧!吃饱了好谈正事儿,别忘了,你还是副使呢?”玲绮这才想起来自己也是三人决策层之一,她轻轻地点点头。“侯菀姐姐,我再吃几块儿就不吃了,这荀家的饭食实在是太好吃了!”

解决了这个小麻烦之后,侯菀这才转过头去,满脸沉迷地看向荀闳。荀闳秉承着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”的原则,并没有在意玲绮的小小不快,他饮了一口酒,继续说下去了。“我家的渊源,你心中想必早已清楚了,自然无须再说了。我家的显达从季和公(荀淑)开始,他被称之为‘神君’,所生的八个儿子被称为‘荀氏八龙’,我的祖父便是其中的老二。”

“目前,我荀家之中的佼佼者当推文若(荀彧)、公达(荀攸)为首,此外,公曾(荀勖)的才干能力也是极好的。我荀家一贯注重教育,是天下闻名的书香世家,多出大儒,向为儒门领袖。如今文若在曹孟德帐下,颇受重视,已经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。公达在大司马帐下,也是九卿之一了。我荀家分别效力于大司马和曹孟德,这也是乱世之中的无奈之举。毕竟将来如何,现在还未可知。不过此次归乡,荀家子弟还是会有不少人会跟我返回京师洛阳城,效力于大司马麾下的。只是不知道大司马将如何安置他们,这也是问题所在。”

听到这里,玲绮突然开口了,她费力地把口中的鹿肉咽下去,依依不舍地看了案几上的美食一眼,终于决定办正事儿了。“姐夫,这个好说!我老爹用人,一贯讲究才干,想做什么自己便去参加考试,只要通过了,便可以为官了。实习一年之后,便可以做正印官儿了。”

玲绮的话,一下子就惊醒了梦中人,荀闳立刻便恍然大悟了。“哎呀呀!玲绮说得对!大司马用人,讲究‘唯才是举,不拘门第’,除了国子监、京师大学堂、太常一系讲究礼仪的官署之外,也不甚讲究德行的,只要能够兢兢业业、谨慎为官便可以了。如此一来,便没有什么大问题喽!”颍川荀氏的子弟博学多才,言语便给,自然胜过那些寻常士子许多。

“来,玲绮,到着这边儿来!”文姬脸上带着慈爱的微笑,一把将狂奔过来的玲绮搂在怀中,一边继续问道。“仲茂。文若何时回家,有没有可能和他见上一面?”这见上一面的意思,自然是要想办法说服荀彧,让他投入大司马麾下了。若是能做到,自然是大功一件!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“巧了,文若兄后日便到,见一面没什么问题,但是若要说服他,估计有点儿悬儿。在文若眼中,曹孟德可是当世不可多得的大英雄!”荀闳自然知道妻子的心思,好心地在旁边儿提醒道。“先见一面儿再说吧,即便是文若愿意过来,想必你荀家也不会同意的。”

蔡文姬淡淡地说道,跟随大司马和严嫣数年,她早已童真尽去,蜕变成宦海老手儿了。如今天下大乱,汉室倾颓,世家大族们都是两边儿下注,荀彧和荀攸是颍川荀氏子弟中的佼佼者,自然也是棋盘上的“天王山”,岂能轻易改换门庭?见荀彧一面,是文姬身负的重要使命之一,见完了,她还要写上一份儿清晰完整的报告,亲手交给大司马吕布。

荀闳的宦海经验比蔡文姬差远了,他哪里想得到转瞬之间妻子想了这么多,他也无心去想。“如此便好!大家也不至于伤了和气。”他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,继续说道:“自从韩冀州冤死之后,他的门生弟子们一直颍川守灵??????”他的话还没有说完,便被文姬打断了。“仲茂,你安排一下,明日你我和玲绮便去祭奠韩冀州,顺便慰问他的家人,邀请他们去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做官儿。此次南行,大司马给我三十个孝廉的名额,我给韩家十个。”

文姬轻声说道,仿佛十个孝廉的名额仿佛像十颗白菜一样廉价。要知道本朝的孝廉可是二十万人口才选取一人,端的是名贵无比!一听这话儿,荀闳的嘴巴便张得大大的了,一时之间,他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儿来了。“大司马曾言:韩冀州冤死,不能再让他的后人和门生弟子受委屈了!若是名额不够,他可以立即用大司马的名义辟除,我随身便带着数百份空白文书,只要添上了名字就行。辟除的官儿不需要通过考试,可是一样要有实习期。”

“文姬,没想到,你竟然身怀如此重宝!若是让天下士人知道了,荀家的家门都被被挤破喽!明日去韩家,只要将这事儿一说,韩家的门生弟子必将如同过江之卿,络绎于途赶往京师洛阳城的。”“何须今日,你今日便找人儿去放放风儿好了。”文姬淡淡地说道。

“然也!此时的天下诸侯,多半是袁本初和袁公路的党羽。韩家既然与袁本初决裂了,门生弟子们便没了上进之路,也只好乖乖儿地在颍川守灵了。这个风儿一放出去,想必他们必定会欢欣鼓舞的,他们学的都是屠龙之术,岂有不卖给识货人的道理?”

荀闳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大司马对爱妻竟然是如此信任,自己夫妻俩的这个安抚采访使臣并不是个空头名义,而是有重宝在身的!这数百张辟除的诏令一发出去,颍川荀氏立即便会名震天下的!想到这里,他的心中也不禁有些得意了。得妻如此,夫复何求?

“好了,仲茂,继续说一说陈家和钟家吧。我们还有很多事儿要办,任重而道远呀!”文姬笑了,脸上带着满足和惬意,她最喜欢的便是荀闳的善解人意,只要自己开上一个头儿,荀闳立刻便会举一反三,闻弦歌而知雅意。一阵轻微的呼噜声儿传来,玲绮竟然睡着了,此时此刻,她就像一个重回母亲怀抱的婴儿一样,惬意而满足,浑然忘了自己的正事儿。

“颍川陈家,始于仲弓公(陈寔),仲弓公号称‘陈太丘’,与其子元方公(陈纪)、季方公(陈谌)并得高名,被时人称之为‘三君’。季方公曾经做过一任司空篆,早已去世了,元方公党锢之祸之后i,累辟不就,如今已有六十多岁了,正在家中养老。陈纪的儿子陈群,字长文,精于律法,他的祖父曾言:‘此儿必兴吾宗!是许县陈家的实际掌舵人。’”

“长社钟氏源于项王麾下大将钟离昧,钟氏其中一支移居至颍川。季明公钟皓隐居深山,朝廷九次征辟而不就。季明公与我加的季和公都是天下的士大夫所崇拜之人。李校尉曾言:‘荀君清识不易同他比量,钟君至德可为师法。’季明公的曾孙钟繇钟元常如今正在大司马麾下做太守。比起陈家,钟家的门生弟子的上进之心还强烈得多,无它,他们已经下注了。”

“仲茂,你讲得很好,我都听明白了。”文姬抱着熟睡的玲绮,温柔地望着荀闳,眼角眉梢都是爱意。“你先和陈家和钟家通个消息儿,见过文若之后,我便立即去陈家拜访元方公,然后我们一齐去长社钟家。你看,我们的正事儿这才刚刚开始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