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汉逆之吕布新传 > 第619章 大葬孝怀皇帝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九月初九,卯时,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内一片缟素,这一天是太祝令选定的黄道吉日,要为死去两年不得安葬的孝怀皇帝送葬。送葬的同时,还要为大行皇帝正式确定谥号,同时册封孝怀皇帝世子和皇太后,这一切都表明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

大行皇帝,便是皇帝驾崩之后,谥号没有正式确定之前的称呼。盛大的葬礼之后,少帝才能被称之为孝怀皇帝。同样,唐姬和皇子刘熙才能正式得到皇太后和世子的称号,根据太常马日磾的提议,皇女刘明也将得到长乐公主的封号,葬礼之后,一切才会尘埃落定。

三公九卿、文武百官们早早地便赶到了南宫,在大殿外面的朝房内等候。三公的府邸就在耗门附近,距离南宫只有咫尺之遥,其他朝官们就没有这养的好运气了,他们要从京师洛阳城的各处赶来,此时此刻,洛阳城内灯笼火把亮成一片,都是纷纷赶来的朝官。

终于到辰初时分了,太祝令走进朝房,提示大司马吕布和三公九卿吉时已到。太祝令是九卿之一的太常属官,秩六百石,有丞。国有祭祀时,掌读祝辞及迎送神。所属有员吏、祝人、宰、屠者等。也就是说,今日大葬孝怀皇帝,太祝令便是筹划全局的总提调。

葬礼的第一项应该是皇太子枢前即位,读策,以天子玺授东面跪授太子。枢,便是大行皇帝的灵枢,策,便是谥策,是对大行皇帝一生的评价。“诸君,这谥策好说,难的是孝怀皇帝世子刘熙的身份。”太尉皇甫嵩有些踌躇了,他是一个武将,对这些弯弯绕儿不甚明了。更麻烦的是,他是太常的上司,太常又是太祝令的上司,按理,他才是今日的总提调。

按照本朝的通例,天子驾崩之后,送葬之前,皇太子要在大行皇帝灵枢前举行即位礼,文武百官请皇太子即皇帝位,皇后为皇太后。奏章被认可之后,群臣出殿,换了吉服再次入殿,依礼完成仪式。皇太子灵枢前即位之后,才能呢个举行盛大的葬礼。

皇甫义真所说的,便是依照礼仪该由皇太子出场,可是现在的刘熙并不是皇太子,甚至连世子都不是。“义真,无须烦恼,大司马知道你对这一套儿不熟,早就找我和王司徒商量过了,就以孝怀皇帝世子的玺授授予刘熙好了。如此一来,世子监国便顺理成章了。”

司空种拂年高德勋,老成持重,这样的大事儿自然是早有定见。“如此一来,便无懈可击了!那就请出唐皇后和世子吧。”皇甫嵩顿时就释然了,这个最大的难关终于过去了!对于他这样的武将来说,这些繁文缛节实在是太麻烦了,稍有不慎,就会被清流们弹劾。

片刻之后,唐皇后手里抱着皇子刘熙,灵骓手里抱着皇女刘明来到了大殿。皇子刘熙昨日被嘱咐了无数次,今日是他父亲的大葬之日,一定要乖乖儿的,他的性子恬淡,如今伏在母亲的怀里,一双眼睛好奇地四处望着。皇女刘明就不一样了,她的性子好动,没有一刻停歇,唐皇后的刘娥忙得满头大汗还安抚不了她。幸亏灵骓有本事,三下两下就搞定了她。“灵骓,看来这女娃娃和你有缘,干脆你就抱着她好了!”唐皇后一锤定音了。

经过了这一个小插曲儿,葬礼的第一项终于得以顺利进行了。大行皇帝的灵枢前,唐姬抱着皇子刘熙,灵骓抱着皇女刘明,肃然而立。太常马日磾跪进奏疏,追谥大行皇帝为孝怀皇帝,册封唐姬为皇太后,皇子刘熙为孝怀皇帝世子,皇女刘明为长乐公主。然后,大司马吕布居高处,当着灵枢在北面拱手行礼,以孝怀皇帝玺绶东面跪授皇太子,唐姬代为接过。然后是授皇太后玺授与唐姬,授长乐公主玺授与皇女刘明。

完成了这个隆重的仪式之后,百官出殿更换吉服,再次入殿朝贺。然后一行人马浩浩荡荡,跟随着大行皇帝的灵枢,出了平城门赶往南郊,大行皇帝的葬礼先要在南郊举行,然后被送入诸帝陵园中下葬。大行皇帝的丧主,从这时起便变成了世子刘明,百官随扈。

((百度搜索:全/本/书/屋/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))

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,是引车,引车的规制是“方相氏黄金四目,蒙熊皮,玄衣朱裳,执戈扬楯,立乘四马先驱。”引车之后,便是灵柩车,在灵柩车上有插旗,“旗之制,长三仞,十有二游,曳地,画日、月、升龙,书旐曰‘天子之柩。”这些都是通例。

在灵车的左右,按照本朝的通例,应该是“中黄门、虎贲各二十人执绋。”中黄门,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。秩比百石,后增至比三百石。又有中黄门冗从,平常担任宿卫,直守门户,皇帝出行时,骑马随从。其长官称中黄门冗从仆射,秩六百石。中黄门,就是扈从在天子左右的宦官。经过十常侍之乱之后,宦官早已被诛杀殆尽了,中黄门无处可寻,唐皇后感念灵骓营的恩德,便把这个优差派给了二十名服侍她的灵骓营女兵。

灵枢由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牵引,他们“皆素帻委貌冠,衣素裳。”前导仪仗人员有“校尉三人,皆赤帻不冠,绛科单衣,持幢幡。”“侯司马丞为行首,皆衔枚。羽林孤儿、巴俞擢歌者六十人,为六列。铎司马八人,执铎先。”灵柩车后,“谒者二人立乘六马为次。”

这些都是本朝的规制,由太常、太祝令总其事,上奏于大司马、三公决定。太常马日磾上奏之后,大司马吕布会同三公开了一个小会,在会议之中,吕布有言:“孝怀皇帝的葬礼,虽然以节俭不奢华为主。但是,该有的仪仗、规制,一样儿也不能少,一定要放孝怀皇帝风风光光地下葬。孝怀皇帝死得太惨了,生前凄惨,死后一定要风光!”

灵枢之后,便是世子刘熙的卤簿,按照本朝的规制,应该是“大驾甘泉卤簿,金根容车,兰台法驾。”所谓的甘泉卤簿,便是大丧的卤簿。蔡大家曾经解释过:“天子出,车驾次第谓之卤簿,有大驾,有小驾,有法驾在长安时出祠天于甘泉,备之百官,有其仪注,名曰甘泉卤簿。中兴以来希用之唯大丧乃施之。”甘泉卤簿,便是大丧时的天子卤簿。

此次大葬孝怀皇帝,是否用甘泉卤簿,百官中也曾有过争论,一度还十分激烈。究其原因,便是皇子刘熙现在只是世子,而不是天子。“我看可以用!”这一次是司徒王允力排众议了。“甘泉卤簿是天子大丧的规制,是用来送孝怀皇帝最后一路的。众卿若是觉得不妥,世子刘熙和公主刘明可以乘坐唐皇后的车驾,天子的车驾空着好了。”于是定议。

如今,皇后的车驾之中,唐皇后抱着世子刘熙居中而坐,灵骓抱着公主刘明坐在后面的车驾上。“世子,皇后以下皆去粗服,服大红,还宫反庐,立主如礼虞礼毕,祔于庙,如礼。”这里的虞礼指的是皇后必须要参加的虞祭,其它的礼仪并没有要求皇太后必须参加。

本朝的天子葬礼,主角儿便是刚刚枢前即位的新皇,皇太后只是配角儿。可是世子尚且不足一岁,如何做得主角儿?况且孝怀皇帝世子的身份,类似于诸侯王,用来做天子大葬的主角儿,似乎有些低了。“就请皇太后出面,全程参加祭祀好了!”老成持重的司空种拂一锤定音了。“也只有如此了!廷议而决吧。”太尉皇甫嵩和司徒王允都点头同意了。

如今的文武百官都已经和洛阳朝廷死死地绑在一起了,抬高唐皇后和世子刘熙的身份,就是抬高他们自己的身份,如此措置,他们岂能不知道其中的深浅?果然不出所料,一经廷议,三公九卿、文武百官竟然同时应诺,没有一人反对。于是乎,唐皇后便成了主角儿。

车驾一路迤逦行来,直奔南郊的诸帝陵园,大半个时辰之后,终于到了。

接下来,便是读谥策、收藏谥策和“传哭”仪式了,这是天子葬礼的重头戏。参加葬礼的人,被称为“九宾”。所谓的“九宾”,便是王、侯、公、卿、二千石、六百石下及郎、吏、匈奴侍子,凡九等。这里的匈奴侍子,便是异族送来的人质。本朝武帝驾崩之后,托孤重臣之一的金日磾便是驻扎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,深受武帝信任,与霍光一起辅政。

在九宾中,郎,即郎中。“中郎,比六百石。侍郎,比四百石。郎中,比三百石。”吏,则为长吏和少吏。“秩四百石至二百石,是为长吏。百石以下有斗食、佐史之秩,是为少吏。”这是参加驾崩皇帝送葬官员秩级的下限。郎能出些风头儿,吏不过以供驱驰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