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从明末开始生存 > 第41章 超越‘药圣’可还行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41章 超越‘药圣’可还行

文启东不做迟疑的快步走出店门,出了店门,脚下流云飞步稍一运转,人就消失在了街道拐角

身后,两个看店的打手汉子,才刚刚从店门里冲出来……

就是卖个镜子,文启东不想招麻烦,像是那两个汉子,一巴掌就能打翻在地的角色

躲开没必要的纠缠,是一种心境,不是软弱

文启东小时候看【济公】电视剧,老是有疑问,会法术的济公,为什么不直接施法惩治那些坏人

而是绕来绕去的,搞到最后,有时还不是直接出手

后来,看李雪健老师演的张作霖,有一句经典的话感觉说的很对

“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而是人情世故……”

多少‘惨剧’‘过失’都是头脑一热,一刀下去造成的……

竟管是在陌生的明朝,就算自己是生命长久的修炼者,文启东也不想把自己活成,人人喊打的对象,敬而远之供起来的‘神’

不想招惹麻烦,不想使用‘暴力’,那只好避而走之

和装逼打杀比起来,少一些‘血腥’,不会那么闹心

热血上头的打打杀杀之后,急不可耐精虫上脑的发泄之后……,两件事的相同之处,都是事后的‘精神空虚’

都是对普通人心性的扭曲,对修炼者有一定害处的‘心魔’……

转过两条街后,没见大德通当铺的两个汉子跟上来,文启东就又进了一家当铺

不到一盅茶的功夫,文启东就走出了这家当铺

五十两……

不说玻璃镜子在明朝就是稀罕物,就是在现代,光镜子本身的材质,拿到材料研究所,也是能值大价钱的

又跑了两家当铺,一家首饰店后,文启东终于死心了,没出高价的,最高的一家给一百二十两银子

这点钱够干啥的,算了,不卖了……

按说,这个价位不算低,明末清初的一百两银子,对比现代,一两银子一千块吧,一面镜子值十万块,不少了

文启东不这样想,别的‘猪脚’一块塑料的镜子都能卖一万两银子,都是同样穿越‘猪脚’,不能失了脸面

再说,价格那么低,就是把制造出的几百面镜子都卖完,也没多少钱,这样的镜子,为了不浪费能量,以后是不会造了,

算了,不卖了,还是留着吧,这样的镜子,就是留到2030年,拿来送人都有面儿

一个镜子想换千两、万两银子的美梦破灭了

造成文启东‘小算盘’打不响的原因,其实就是古今相通的‘潜规则’

当铺、票号(银行)、首饰铺(金银店)、等这些地方,吃的就是低购高出的买卖,再名贵的东西,到了这些地方,都会被贬的一钱不值

再说,能经营这些买卖的,都恨不得把客户‘敲骨吸髓’,怎能会轻易放弃利润

特别是在这古代,稍有点资产的商人,背后都有豪强乡绅或官吏的背景,单纯的商人是生存不下去的

有了这样的背景,也就习惯了,有便宜就占,占不了就抢……

而且,古代的商人少,竞争也小,背后的官绅相互之间大多还是同科、同师,甚至是姻亲关系,所以一般都是相互遵守行规,轻易不会恶意竞争

这种商业之间的抱团,在同一地区,同一县府之地更是明显

语文课本上的《多收了三五斗》,不光是描写了‘黑暗’,其中也说出了,古代一个地区行业之间的,那种抱团垄断行为

其实在进最后两家当铺时,文启东已经感觉到两家掌柜的异样,好像是知道自己要当镜子

出价最高的就是最后进的那家当铺,掌柜的说出一百二十两银子时,那一副‘我出价最高,赶快出手吧’的表情,明显是提前知道了消息

从这一家出来,文启东就不再去下一家了

太原府城,看似方圆几十里很大,但商业圈子却很小,没办法,小农经济大环境下,生意都被那些官员乡绅垄断了

不卖镜子,没有银子,没钱采购的文启东也失去了逛街的兴致

回到张家别院时,这几天,一直在外奔忙的张管事居然也在

看到文启东,张管事忙上前搭话

“道长回来了,正要和道长说,道长要准备的药材,都已经备齐了,要不麻烦道长看看,看还缺什么……”

对张家三老爷儿子的病情,文启东已经问过张管事,熟知内情的张管事,也基本上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

虽没见到病人,不能真实的做出诊断,但通过张管事的描述,文启东对病人大致有了判断

张家少爷总体就是先天体质差,导致的体弱多病,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调理医治,身体的各种大小毛病都出来了

这就不是单纯的治一种病了,看样子需要全面的调理

治病得需要药材,到太原府城后,文启东给张管事开列了一些可能需要的药材

作为府城,各种名贵药材比下面的县城要全,张家又不差钱,提前采购准备一些药材也不算啥

这几天,寻购一些珍稀药材的活,也是张管事忙绿的事务中,一个重要的事

文启东开列出来的一些名贵药材,不是看张家不差钱,故意让张家多花钱,而是需要研究对比,各种药材的实际成分和作用

对于中药材,通过学习‘灌输’相关的知识,文启东现在对中药材的认识,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

中医治病,两点很重要;一是诊断,二是药材的运用

诊断,从古至今,在望、闻、问、切这大的框架下,每一个名医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,但不论是啥绝活,最关键的是要能精准诊断出病情,不能准确诊断病人病情,治病用药就是害人

对于药材的运用,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很精确的标准,都是‘验方’,啥叫验方,就是凭借经验,验证流传下来的药方

这也是中医药在西医的冲击下,被那些‘舔狗’攻击的由头之一

中医治病,是采用对人体最挈和的天然物质来治病的,人,生活在自然环境里,天然的物质成分,用对了,对人体的附带伤害最小

但这也造成了,同样的病症,同样药方,治疗效果有时却不同

这种误差,其实就是天然物质成分含量不同的误差

不同地域生长的药材,不同地域出产的同一种类物质,其微观组成成分是有差别的

古人没有现代仪器,具体的药材物质成分不能精确,只能靠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来判定

这也是中医治病,特别是高明的中医治病,讲究一人一方的原因,再讲究一些,配方中的药材产地出处,泡制手法,存放环境等,都有说头

这些困扰中医的难题,难不倒开了挂的文启东

学习中医第一关,诊病,一般人没个十年八年学不出来

文启东这不到二个月就‘学成’了

学习方式不一样啊,别人靠的是日积月累,文启东靠的是‘灌输’,效率老高了

最作弊的是,文启东还有透视效果的‘炁能’,真遇到看不准的病,可以直接‘透视’

就是知道了病情,治病还得靠药石,又一个难点来了,药材的药效不一致

怎么办

按照经验开的药方,同样十克的砒霜,河南出产的能毒死一群人,广东出产的吃了还想吃,这就耽搁治病了

文启东让张管事购买的名贵药材,目的就是为了实验分析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

想搞明白,为什么百年的人参能吊命,十年的就不行,人参和萝卜到底有何区别

能把药材中,有形的、无形的、真实药性成分搞清楚了,超越李时珍不是梦想

在现代,提取一个青蒿素,搞了十几年才搞明白,没有给力的物质分析工具有一定的原因

要是让现在的文启东来搞,拿出‘物质分析仪’一会就能搞定

外星高等级文明的‘物质分析仪’,文启东越用越好用,刚开始还只是化验个毒、寻个矿什么的,使用多了发现,那是在拿着屠龙刀杀鸡

随着张管事来到后院,在一间充作库房的房间内,文启东见到了堆的大包小包的各种药材

由于张管事跟在旁边,文启东只是大致看了看,粗略的鉴定了几种药材的品质后,就和张管事又回到前院

这时天已过午,知道眼前的道士是一天三食,张管事在文启东刚回来时,就安排了吃食

两个人,四个菜一壶酒,一边吃一边闲聊

就在这顿稍晚的午餐快吃完时,张管事貌似不在意的问道:

“听说文真人有一面‘宝镜’要出手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