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傅子恒笑着摇了摇头,没说话。

等林文宣等得有些急了,他才开口:“这些事,可不是我告诉你什么,便是什么的,需得你自己细心看,慢慢参悟。”

“且在书院读些时日吧,时间久了,自然就看的明白了,到时候再与我分说分说。”

林文宣虽然还有些懵懵懂懂的,但却也大概明白了老师的意思,点头答应道:“老师,我明白了。”

傅子恒笑着点了点头,也没有多解释什么,毕竟不少事情,得林文宣亲自听了见了,才能真的懂。

这几个下午的时间,傅子恒没带着林文宣读书,也没给他讲功课,反倒是把这京城各家的高官贵族介绍了一遍。

林文宣虽然不知道老师给自己讲这些具体有什么用,但却还是一一记在了心里,不敢懈怠。

在书院的时候,大概因为是同乡,新认识的同窗张景倒是对他格外照顾,但总有些人说话的时候,夹枪带棒的。

林文宣在书院里待得久了,人也都人全了,倒也摸出了些门道,自然也知道了老师之前给他讲那些东西的用处。

虽说书院里教的东西,他大多都听老师讲过,便是先前老师给写信的魏泽魏先生,讲的也比老师差得远了。

但旁的不说,光是书院里这些人的做派,家世不同,说话行事都各有不同,每个人的性情习惯也不同。

且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,就是只拿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人的态度来说,一日之内,都能变上个七八回,果真是有几副不同的面孔。

在书院待了足足一个月,书院休假的这天,林文宣一早就去了傅子恒老先生的住处。

“最近可学到了什么?”傅子恒不急不缓地问道。

林文宣仔细想了想,才点头回答:“老师,我这一个月在书院,的确认识了不少人,知道了几个人的性格习惯。只是老师,学生有一事不明。”

傅子恒丝毫不意外,点头继续说:“有什么事不明的,说出来听听。”

林文宣又继续回道:“先前学生以为,老师让我去找魏先生,是想让我和京城的学子们结交一番,但是这一个月下来,学生却发现,若是想要结交学子,却不应该跟着魏先生学。”

“别的先生的学生,要么是聪慧的,要么是好学的,品行都属中上,但是这魏先生的学生……”

一边说着,林文宣抬头看了一眼傅子恒,看到老师肯定的目光后,才继续说:“这魏先生的学生,只有几个是好的,说的不好听些,其他的大多是些家里有身份有背景的,要么就是想着攀高枝的,实在是……”

傅子恒这才点了点头:“我知道你是个单纯的孩子,才放心让你去跟着他学一段时间,也不会被他们影响了。”

“魏泽这个人我了解,虽然我和他熟识,但是他的学生,的确不堪交。你年纪小,之前又一直跟着我学,心思难免单纯了些,将来是要跌跟头的。”

“这不恰好到了京城,我便想着,不如把你放出去,看看外面的人什么样,他们那些做派你不用学,但总得认得。”

之前林文宣只想着自己看不惯这些人的做派,也没琢磨透老师的心思,现在听了之后,深深地给傅子恒行了一礼:“学生多谢老师教导。”

见林文宣想通了,傅子恒又问:“文宣,你是不是还疑惑,为何我最近都不教你新的东西了?”

林文宣点了点头,却没多说什么,静静地等着老师继续说下去。既然老师已经问出来了,就一定是打算给自己解惑的。

“你现在是学识,若是要考个举人,已经足够了,只要温习好之前的功课,多写些文章拿给我看,倒是不用着急。”傅子恒解释道。

林文宣虽然点了头,但还是有些不解,又问:“可是老师,考了举人之后,不是还得考进士吗?学生自认为要学的东西,还多着呢。”

听着林文宣稚气地发文,傅子恒忍不住笑了出来:“哈哈哈,文宣,你今年多大?”

“回老师,文宣今年四岁了。”林文宣规规矩矩地回答。

傅子恒点了点头,又说:“你也说了,你今年才四岁,若是就这么考上去,考得进士功名的时候,也才九岁。便是你考了状元郎,圣上也不会给一个九岁的娃娃封官职的。”

听着老师这话,林文宣才恍然大悟,自己之前只考虑考试、博功名的事了,却忘了自己的年纪。

的确,在外人看来,自己哪怕再聪慧,可终究还是个孩子,不堪重任的,倒不如再多等上三年再考,到时候年纪大些,起点也能再高一点。

见林文宣自己想明白了,傅子恒索性也就没再多嘴,只叫林文宣再在书院读上半年书,等到会试报名的时候,再回来跟着自己上课。

对此,林文宣自然是无有不依的。老师说得没错,什么小三元、两榜进士,都是些虚名,只要过了圣上的眼,将来的发展,还是得看自身到底有没有能力的。

自己的年龄小,既是优势,也是劣势,总得扬长避短才是。到时候若是有人问起,为什么考了举人之后为何没有马上参加殿试,老师倒也早就帮忙想好了理由,就只说是病了,给错过了,也不至于叫人诟病。

而这一个月期间,朝堂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由于之前四皇子带兵出征,大获全胜归来,朝堂上四皇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。

皇上思前想后,最终还是让四皇子每日来上朝听政,这件事传到太子耳朵里的时候,太子的脸气得都歪了。

东宫,三皇子自顾自地走进了太子的寝殿:

“皇兄,你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动气,免得着了老四的道,再惹得父皇不快。”

太子见到三皇子,也顺了顺气:“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些?可是眼下,父皇越来越器重他了,说不定等哪天,连这太子之位,也一并给了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