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织明 > 第五百零九章 避祸趋福之心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五百零九章 避祸趋福之心

察院衙门,二堂大厅内。

永宁伯张诚一脸正色地看着凌义渠,沉声道:“若真如此,罗汝才麾下数万将士,十余万眷属,又当如何处置?”

他瞪视着凌义渠一字一顿地追问道:“杀光了嘛?”

凌义渠闻言一愣,旋即反应过来,略显慌张地说道:“首恶伏诛,余皆宵小之辈,又能有何作为?”

永宁伯正待发作,却听李邦华的声音传来:“罗汝才既已就抚,如无实据,单以欲加之罪,即将其诛杀,与我朝法度不合,亦有损我朝之威信,更恐天下人不服啊。”

听完李邦华的话后,永宁伯火气渐消,他看着李邦华说道:“诚如李先生所言,罗汝才其人不止杀不得,更是要使其成为普天下众贼之榜样,以使后来者效仿之!”

永宁伯说完又转头看向凌义渠,继续道:“两位只看到贼寇之凶残,却未见贪官污吏、恶豪劣绅之本性。”

“永宁伯此言何意?”李邦华问着。

“就如河南地方上的朝廷官吏,以及无处不在的土豪乡绅,他等一个只知催逼赋税,一个只会催逼租税,其结果又是如何呢?

民不聊生,各处村寨,十不存一,百姓大多离散,奔走他乡,终成一股股流民,此即为中原动乱频仍之源头也。

似这等官吏、豪绅,其害实大于流寇之祸,称其为贪官污吏、恶豪劣绅,都不足以彰显其罪,完全是一群上无君父,下无黎民之宵小。

他等心中只有家,而无国;眼中亦是只看得到私财,而全然不识百姓疾苦;似如此只知自家享乐,而全无公义之人,上不能报效君恩,下不能惠及黎民苍生之辈……”

永宁伯最后更是满含杀气,一字一顿地吐出了四个字来:“留之何用?”

李邦华面色沉稳,如一棵老松般岿然不动,可凌义渠的身体却微微一颤,出言问道:“永宁伯……是要大开杀戒么?”

张诚微微一笑,道:“他等虽有罪,然本伯亦不会以私刑处之,自有朝廷法司定谳其罪,而后处之。不过……”

“不过什么?”李邦华忍不住发问道。

“哼。”

张诚怒哼一声,才说道:“如有通贼、贪赃、妖言诽谤、煽动乱民之实,本伯自当以治乱之法,处置之!”

李邦华闻言心中一寒,道:“永宁伯,不可擅动杀念,既有大罪,亦当详审,取得全证,方可处之。”

“这个自然。”张诚笑着说道:“李先生,适才讲到军屯一事,今中原各州县荒田到处皆有,如不加以耕种,来年必是颗粒无收,而这些荒田之原主,自家既无力耕种,又不愿放给饥民。

本伯现依朝廷律法将其收归朝廷,放给饥民耕种,来年多少都会有些收成,又可使饥民不再四下流窜,实乃稳定中原局势之良策。

再有袁、罗两部淘汰下来的士卒及眷属,也须分给田地,加以安置,可田从何处来?还不是要从这些荒地里出?难道两位先生还有更好的法子嘛?”

永宁伯接连三问,李邦华和凌义渠皆无言以对。

他二人沉默片刻后,李邦华出言道:“只可限于荒田。”

“不然……”永宁伯神秘一笑:“荒田才有多少?因贼乱,许多田地以难寻其主,总不好就这样一直撂荒闲置,自然是要纳入军屯啦。”

凌义渠闻言一动,道:“田主或许逃难别处,中原稳定,原田主归来,又当如何?”

“不管怎样,三年之内,不可收回。”

“啊!”

张诚笑了笑,又道:“本伯已奏请朝廷和皇上,免去河南一省百姓三年钱粮赋税,以及此前所有欠缴的钱粮赋税。”

“啊。永宁伯宅心仁厚,实中原百姓之福。”李邦华出言赞道。

“不止于此。”

“永宁伯,此言又是何意?”凌义渠追问着。

“除了开设军屯,以安民、供军需,及请免三年赋税外,本伯还传令在河南全境清丈田亩,施行士绅一体纳粮,以供剿贼之需。同时,还要在河南全境,一体施行‘减租减息’之策。”

“士绅一体纳粮?减租减息?”李邦华和凌义渠同时重复了一句,又互相望了望对方,眼中满是疑问。

“对,就是‘士绅一体纳粮’和‘减租减息’。”

“永宁伯,你是疯了吗?”凌义渠说这话的时候,手都在发抖。

“凌先生何出此言?本伯现在好得很哩。”

“士绅一体纳粮?你可想过真做起来,会是怎样的结果么?”

“怎样结果?”

“那……那……”凌义渠结结巴巴地说着:“永宁伯……你将成为天下士绅之死敌!”

“那又如何?”张诚似乎并不在意:“宣大地方,早就士绅一体纳粮,也未见如何啊?”

凌义渠似乎还有话说,却被李邦华给拦住了:“骏甫,我们只问‘军屯’,无关之事,暂且不谈。”

他接着又问张诚道:“永宁伯,敢问一句,何为‘减租减息’?”

“减租,即允许田主将多余的田地租给无地、失地百姓耕种,然自明年起,须按此前原租额减低两成半收取,且最高地租额不得超过田地正产物之三成半。

同时,还会以剿贼提督府之名义,全力推行回赎抵押田地,以及典当田地之事,还有对有主的撂荒田地,以平价赎买为军田,用作军屯。”

“啊。那‘减息’又是如何?”

“减息,即承认此前已存在之借贷关系,但年利息不得超过一厘半,如借债人付出之利息已超原有本金一倍者,当可停还利息,只需还本即可;如所付之利息已超过原有本金之两倍者,则本金同利息,皆即行停付,原有之借贷关系,亦视为消失。”

“啊。”李邦华颇感震惊,他盯着永宁伯说道:“永宁伯此举,虽有大利于百姓,亦有利于稳定中原之局势。然,永宁伯可知此举亦会为你招来无妄之灾啊!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永宁伯张诚一阵大笑,朗声说道:“大丈夫立身天地间,当思上报君恩,下护黎民,岂可有避祸趋福之心!”

李邦华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,抱拳施礼,一脸庄重地说道:“邦华敬佩永宁伯之行事,今番只问军屯,其他一概不闻。”

“李先生,本伯给二位备了些薄礼,还请收下。”

“邦华素无此好,还请永宁伯带回去吧。”

“唉。不是啥贵重物件,都是从贼寇手里缴获的文房之物,本伯留着也是无用,倒不如赠与二位先生。”

永宁伯虽盛情相赠,怎奈李邦华与凌义渠均坚持不受,最终也只能无奈带回了那两份薄礼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