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天天书吧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天天书吧 > 历史军事 > 大唐之超级岛主 > 第1159章 终于解决了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1159章终于解决了

白岩县最近传出一个大新闻,县里的首富,有金半城之说的金霖城捐出了两万亩地,以支持朝廷的决策。

有了金霖城开头,后续陆陆续续又有一些富户,以及乡绅捐献土地。

尽管之前白岩县因为民乱元气大伤,但是这一波乡绅捐地,让所有人眼前一亮。

在官府完成了土地丈量之后,白岩县便开始分地。

不过这地并不是之前传说的送给老百姓,而是租给他们,还是属于朝廷,但租金非常低,据说仅仅需要十文就能租借一亩。

白岩县县衙给出的解释是杜绝日后被富户兼并。

另外这土地租期可为三十年,如果租户没有违法乱纪,县衙方面不可轻易收回。

这样的大新闻,不仅仅让白岩县的老百姓激动不已,附近的几个县老百姓也都等着分地。

横山县自然也是如此。

周世凯最近几天非常忙,也非常兴奋。

因为白岩县开了一个好头,所以横山县的乡绅多多少少也捐献了一些地。

当然就算是重新丈量,将之前的贵族拥地全部查出来,整体来说,土地还是不够的。

最大的原因倒不是豪族乡绅土地兼并,而是高句丽合适种植的地方太少了。

到处都是山,到处都是树,平原太少了。

白岩县此时再次传出消息,那便是县衙要除树开田。

很多农夫都怀疑,那样的山地,就算是把大叔砍了,就能种植了吗?

是高粱,还是稻米呢?

随后横山县衙门就给出了答案,不是高粱,也不是稻米,而是大唐的两种新作物,分别是番薯和土豆。

番薯和土豆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没有那么高。

几乎埋进土里,适当浇水,就能生长起来。

尽管老百姓们不太相信,但是衙门还是将其推广下去了。

横山县,以及高句丽地区其他县,自然是有样学样,田地不够,那就除树开田。

高句丽的老百姓都不觉不太靠谱,

他们还是不太相信,这样的地也能种植。

不过衙门里的人信誓旦旦,他们心中也多了一份期待。

就这样整个半岛地区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刺杀活动几乎完全消失了。

所有的人都被动员起来了,尤其是普通老百姓,分到了一块地,有的人激动到天天守着。

据说有的家庭几百年了,就没有过有自己的地。

随后县衙开始分配粮食和种子,主要有四种种子,栗米,稻米,以及番薯,还有土豆。

一般来说,土壤肥沃的,得到栗米稻米种子,刚刚开田的地,得到的是土豆,番薯种子。

尽管老百姓很担心这番薯土豆到底行不行,但人家衙门不收钱,老百姓还是多少有些期待。

不久后,丸都山城颁布了新的税收制度,之后的半岛地区,包括高句丽,还有百济新罗,全部实行田亩制度。

不再根据人丁的多少来收税,而是根据家庭拥地的多寡来收税。

地多税高,地少税少。

与此同时,还有一条税收新规,那便是日后半岛地区,不管是读书人,还是官员,只要有地,一样要缴税。

这两条规定很快在高句丽地区流传,尽管这里的读书人不是很多,但人家也不是傻子,老百姓也知道,这样的税收制度,对他们是有利的,家庭负担没有那么重。

以前按照人丁计算税收,就算家里穷的要死,还是要缴纳很多税收。

而现在,可以说越穷税越少,多少让老百姓心生安慰。

对于未来也有了期盼之心,更少的人会去怀念之前的高句丽新罗百济,他们对自己的大唐臣民的身份更加认可。

当然朝廷也有一些让他们担忧的举措,必然之后的学堂,只允许教授汉语。

这让有些老顽固不满,不过相对于分到田地,以及新的税收制度的颁布,这些都不算什么。

对于穷苦老百姓来说,能上学的人本来就不多,所以目前来说,大家伙的态度还是比较平和的。

在一个阳光明媚,冬雪融化的日子,周世凯领着衙役外出巡视。

看着原先躲在家的老百姓纷纷外出务工,眼中都有期盼之心。

周世凯真的非常震撼。

这除树开田并不是什么稀罕事,他早就猜到了。

不然的话哪里有那么多的地呢?

不过这新的税收制度真的让他大开眼睛。

他感觉想到这个制度的人是天才,后来听说是江先生首创,他也就不觉得稀奇了。

但他还是忍不住的感慨,这个税收制度真的太好了,不仅仅不会让税收减少,还能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
至于拥地极多的乡绅们,周世凯并不觉得多缴纳一些税收,就会伤筋动骨。

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,这是一种财富的均衡分配。

这个政策完全可以在大唐其他地方实行。

想到这里,周世凯真的有些激动。

听说江先生其实早就有意在大唐腹地实行,不过之前事情多,所以一直拖延着。

他不确定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,但毫无疑问,他觉得这一次高句丽地区将是一个范例,如果他们做得好,那么大唐其他地方必然也会跟着实行。

所以周世凯他们也不是说就没有希望进入朝廷大佬们的耳中。

如果他们好好干,说不定以后能乘着这一次机会调回大唐腹地。

想到这里,周世凯非常的激动,他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干劲。

像是周世凯这样的官员,占据了大唐朝廷任命的绝大多数。

实际上这才是官员的常态,段洪那种才是奇葩。

这么多官员当他们齐心协力的做一件事时,整个社会都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。

现在半岛地区就是这样。

见到这里越来越安稳,段纶,戴胄江御竣都商量着返回长安了。

毕竟谁愿意一直呆在这一片呢

不过江御竣还是留下来一些人,他要时刻知道高句丽的情报。

因为他相信自己最迟三年就会回到这里。

到时候新罗百济将成为大唐攻击东瀛的跳板。

而潜伏的林捁峻等人也将有重要作用。

现在嘛,先回长安,照顾怀孕的李长乐。